人间最美四月天|北京孔庙国子监和国家植物园游学侧记

微风拂煦,春意盎然,四海孔子书院的师生,在冯院长的带领下,开启了一整天的春游活动。本次游学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上午的北京孔庙国子监游学和下午的西山北京植物园参观。算下来,近几年同学们一起出去游学的机会大为减少,这一次,同学们听说要出远门,都喜形于色,开心不已,奔走相告,蓄势出发。

孔庙游学

之所以这次要去孔庙游学,也是考虑到,四海孔子书院的每年夏令营都会带领营员去孔庙国子监学习参观,而书院的同学一直鲜有这个机会。这一次,冯哲院长亲自带队,每走一个景点,冯院长都会根据所观所感,结合经典,联系历史,向同学们介绍孔庙和国子监每处建筑的作用和象征意义。

(瞻仰大成殿)

(冯院长向孩子们讲解大成殿各个设施的意义)

在大成殿内,同学们都对孔子和其他先贤的牌位以及大殿内的各种匾额很感兴趣。冯院长说:儒家不是宗教,但是儒家的祭拜活动同样具有神圣性,所以来到孔子和历代先贤的牌位前,一定要恭敬有礼,庄严肃穆。那些匾额都是历代的最高统治者题赠孔庙的。“道洽大同”,夫子希望通过天人之道来营造一个大同的社会;“生民未有”,这是对夫子德行的赞叹,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圣集大成”,夫子是大成至圣先师,他的学问集百家之大成,还达于最高,而且道冠古今,因此称“圣”;“与天地参”,《中庸》说“参赞天地之化育”,一个人的德行和学问达到最高,可以“与天地参”,也就是与天地合一,参与和创造,与天地同德;“圣学时中”,孔子被人评价为“圣之时者也”,他总能把握时机,与时偕行。夫子之学为何“道冠古今”?因为他的学问从来不会过时。现在有人说孔子的学问是封建旧道德,不合时宜,那是对儒学的不了解。道是不分古今的,德性也是不分古今的。“时中”,中就是中道,温和中和,不偏不倚,我们中国人的“中”就隐含着“中道,中庸”之意。

冯院长还向同学们介绍了大殿内的配享先贤,他讲到,孔门有“四配”“十哲”。“四配”分别是:复圣公颜渊﹑述圣公子思﹑宗圣公曾参﹑亚圣公孟轲。颜渊﹑子思居东,曾参﹑孟轲居西,通称四配。传说孔子的弟子大约有三千人,其中兼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有七十二人,被后人誉为“孔门七十二贤”。在《论语》中,最能传承夫子之道的有十人。其中德行突出的是: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擅长政事的是:冉有、子路;擅长口才的是:宰予、子贡;精通文献典籍的是:子游、子夏。这十个人被后世称为“孔门十哲”。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先贤的牌位,冯院长说,孔庙就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都会被后人纪念,一同祭祀。

来到国子监,冯院长介绍说,挨着孔庙的就是国子监,古有“左庙右学”的规制。圣人南面,左边为东边,右边为西边,所以国子监建在孔庙西边。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负责管理国子监的官员叫做“祭酒”,是读书人里边学问和地位最高的人之一,类似我们现在的教育部长。

在持敬门,孔子告诫孩子们,持敬从事,不是只在心上有恭敬之心,还要用身体来表达。持敬不仅仅是一种态度,还是一种状态。比如一个人听人讲话,很安静地聆听,就是持敬;在课堂上不大声喧哗,就是持敬;出门在大街上认真走路,也是持敬;时刻注意自己的衣冠整洁,就是持敬;到孔庙来,庄严肃穆,礼拜夫子,瞻仰先贤,更是持敬。

除了大成殿,书院的孩子们还参观了乾隆石经、太学辟雍等建筑,每到一处,都持敬参观,虔诚学习,收获颇丰。

(参观乾隆石经)

参观国家植物园

游学的第二站是国家植物园。仲春时节,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植物园更是万紫千红,美不胜收。此次书院带领孩子们游学植物园,除了走进大自然舒展一下身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充分利用植物园的植物种类,细心观察在课堂上学过的植物形态,学习植物的药用价值和生长特性。

从上午的文人景观来到下午的自然景观,孩子们的心再次被打开,他们充分释放自己的天性,让身心徜徉在暮春三月的春风里。有的孩子甚至突发奇想,要把自己所观察到的植物、花朵做成诗词、写入作文,甚至在美术课上把它们描绘出来。期待孩子们的作品在未来能够呈现出来。

植物园里能够学习的内容还是很多的,除了自然景观之外,还有很多名胜古迹和纪念园。比如黄叶村,曹雪芹纪念,梁启超墓等。

据说,曹雪芹生前好友敦诚,在赠曹雪芹的诗中,最后四句是:“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扣富儿门。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也因此,曹雪芹和黄叶村有了紧密的联系。从植物园东南门进,500米处就是曹雪芹纪念馆,坐落于历史上曹公著书的黄叶村。村子早已经不再是普通的乡村,已经辟为旅游景点,此地树林阴翳,花叶繁茂,静谧幽深,非常适合读书人潜藏为学读书和安静写作,怪不得当年曹雪芹会选择此地写书。同学们在纪念馆来去徘徊,寻找《红楼》遗迹,抒发思古之幽情。

(参观曹雪芹纪念馆)

(学习《红楼梦》人物关系图谱)

位于园内东北角“银杏松柏区”环绕的“梁启超家族墓”,是我国著名的大学者梁启超和其夫人李惠仙以及其他家族成员的长眠之地。梁启超先生的名字,从高中时代就因为戊戌变法,而伴随我们的历史课本,但是鲜为人知的是,梁启超先生的成功,不仅仅在身前,其去世后,家人遍寻宝地,后来葬在海淀西面的西山脚下,也就是现在的国家植物园的位置。后辈们的作为非常大,出现一门三院士,孙辈也几乎人人都是才俊,梁家的成功,跨越了朝代的变迁,跨越了历史的沧桑,如今依然繁荣,人丁兴旺,堪称当代奇迹。书院的孩子们在吴涛老师的带领下瞻仰了梁任公墓,并且一起唱诵了《少年中国说》节选,表达对这位先贤的敬仰。

(梁启超夫妇墓)

(合影留念)

0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小区122号  邮 编:100095  电 话:17710966551
邮箱:confz@163.com  网 址:http://www.sihaishuyuan.com      联系站长:联系站长
京ICP备1802172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6110号    
经典诵读 | 全球儿童经典诵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