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师共学第十二期 —— 小学内篇9

亲师共学第十二期 —— 小学内篇9

各位尊敬的家长,您好!

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我收到了一位爷爷的抄经本。老先生工工整整地用大作文本抄写了一整本,《弟子规》一部、《千字文》的大半部。在最后一页老先生这样写道:“老师好!(孩子们)的爸妈不在北京,抄经的事就由我代劳了。”让我很惭愧的是,我没有把亲师共学的本意讲得更清楚。读书、抄经真的不是劳动家长们做功课,给大家添麻烦,尤其是老人家。

亲、师的共学是基于一个观念:孩子是芽苗,家庭和学校是土壤和肥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环境和条件,芽苗就会朝什么方向生长发展。我们共学,就是期待我们有共同的认知、共同的方向、共同的目标,求得“志同道合”,形成合力作用于孩子。

家长和老师因为自己的学习,而身体力行,而体会到古人智慧,而得到真实受用,才会生起对中国传统文化坚定的信心。我们在孩子面前言语行动都是正气盎然,孩子们自然深扎根、挺直长,即使不成栋梁之才,也绝不会旁逸斜出。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最终无一不内化成自我教育。我们想给出的教育就是让孩子们走上终生自我教育之路,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称得上是成功的教育。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让我们先“为己”而学起来,率先在自我教育的路上开始前行,孩子们很快就会跟上来了。

还有一位家长的反馈,我想给大家分享:

养正养志班 胡同学家长:

正在诵读的经典: 《黄帝内经》               已读遍数:  第一遍正在读

正在抄写的经典: 从没有过                   抄经频率:    次/日、周、月

详细说明:

说来惭愧,本人虽然自认为爱读书爱学习,在看经典时也能够久坐专注,但都是大声诵读出来,遇到有不懂的和精彩的地方都是反复诵读多遍,以加强理解和记忆,却从未有过抄书的念头。……今天读了抄经会带来这么多的好处,自己却没有体会,真真遗憾。决定就从《黄帝内经》开始试着抄经,体验一种对自己全新的学习方法。感恩书院。

我想说的是“感恩家长!”。这位妈妈已经进入了非常好的持续学习的状态,而且有这么好的读书经验拿来跟我们分享——久坐专注、大声诵读、反复诵读……给大家读书、抄经的学习方法,就是为更多家长进入到这样的学习状态中,胡同学妈妈还在谦虚地准备试验新方法,真令人赞叹,是我们的榜样!

还有一层需要说明,抄经只是方法之一。胡同学妈妈并没有用这种方法,也很会读书学习。大家还有其他简单有效的学习方法,也不妨教教我们吧。

不在乎每日时间紧迫,让学习成为我们的生活。

不担心典籍浩如烟海,中国传统文化终是我们的血肉生命。

感谢家长们的努力。读经、抄经、学经,为己、为子、为家。

“今天您抄经了吗?”经验与体会仍在继续收取中。还没有开始抄经的爸爸妈妈,欢迎尽快加入到愉悦的体验中来!

特别预告:十二月底的院内板报已经为我们预留版面。

让我们办一期抄经作业的展览吧!

孩子们看到自己爸爸妈妈的作品,会多么高兴!

(随共学材料发放抄经作业纸一张。习惯毛笔抄经的家长,可自行选纸,便于展出即可。横版简体、竖版繁体均可。交作业截至日期为12月15日。)

关于教育,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书名看起来不太文雅,内容是一位日本果农培育无肥料无农药苹果的故事,好像也与教育无关,但我在其中看到了教育的真相。

在清楚明了因果定律,粗浅了解诸法实相以后,我很少为情感的牵随而哭泣了。但在看《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这本书的时候,眼泪有时会不受控制的流下来,我想应该是对这个“傻瓜”的敬佩、感动和随喜吧。

这个“傻瓜”教我更坚定,更顽强,更达观,更发心,更努力,他给我演示什么是认定方向,什么是合乎自然,什么是扎根教育。

把书中的苹果树换作小朋友,把果园换作家庭学校,把木村先生换作我——既是家长又是老师,本书仍完全成立。所以面对孩子,面对教育,我要做木村先生!这一定是艰难的,但一定是必须的。

如果是必须的,就面对艰难吧。甚至,有机会面对这样的艰难,是我的荣幸。

一点读后感,贻笑大方。如您有机会读到此书,也给大家提出您的感想吧。

今日分享暂告一段,现在继续学习《小学》。

您有任何想要发表的观点,我们都热烈欢迎。电子版感言请发送至邮件confz@126.com(推荐使用),手写感言请随“亲师交流”交与主班老师。谢谢!(如您的文章不希望公开被引用,请您注明。)

小 学 内 篇

卷二  明 伦

(前续第十一期)子妇无私货①,无私畜②,无私器。不敢私假③,不敢私与。妇或赐之饮食、衣服、布帛、佩帨、茝兰④,则受而献诸舅姑⑤。舅姑受之则喜,如新受赐。若反赐之,则辞⑥。不得命,如更受赐,藏以待乏。妇若有私亲兄弟,将与之,则必复请其故⑦。赐,而后与之。

注释:

① 本文见《礼记》的《内则》篇。

货:财物。

② 畜:牲畜。

③ 假:借,给予。

④ 帛:丝织品。佩:古代结于衣带上的饰物。帨(shuì税):佩巾、帕子一类东西。

茝(chǎi):香草,兰草之类的草。    

⑤ 舅姑:公公、婆婆,丈夫的父母。

⑥ 辞:谦让,不受。

⑦ 故:原来所赐的东西。

译文:

儿子和儿媳不能有自己的财产,不能有自己的牲畜,不能有自己器物。不敢私自向人借贷,不敢私自给别人东西。

如果有人送给儿媳饮食、衣服、布帛、佩物、帨巾、茝兰,就接受下来献给公婆。公婆接受了,她就应该高兴,象最初别人送自己的时候一样。如果公婆又赐给自己,自己应该推辞。如果公婆执意要赐给自己,就要象再次受赐一样,把赐物放好,等公婆缺的时候用。

儿媳有亲兄弟,如果要把别人送的东西转送给兄弟,必须禀告公婆,公婆同意送,才把东西送给兄弟。

《典礼》曰①:父召无②,先生召无而起③。

注释 :

① 《典礼》:《礼记》中的篇名。

② 喏:缓缓答应的声音。

③ 唯:快速答应的声音。

译文:

《典礼》说:父亲召唤,不要答应,先生召唤,也不要答应,要迅速答应,并且马上起身前去。

《士相见礼》曰①:凡与大人言②,如视面,中视抱③,卒视面④,毋改⑤。众皆若是。若父,则游目毋上于面⑥,毋下于带⑦。若不言,立则视足,坐则视膝。                              (连载之十)

注释:

① 《士相见礼》:《仪礼》中的篇名。

② 大人:对显贵和长辈的尊称。

③ 抱:怀抱,胸怀。

④ 卒:终,最后。

⑤ 毋(无):不,不要。  

⑥ 游:游动,移动。

⑦ 带:带子,腰带。

译文:

《士相见礼》说:凡是和卿、大夫这些大人说话,开始时看着他的脸,中间看着他的胸,最后又看着他的脸,不要改变自己的容色和姿式。在众多的大人面前还是这样。如果是自己的父亲,目光游动的范围上不能到脸上,下不能下于腰带。如果不说话,站着就看着对方的脚,跪着就看着对的膝。

 

                                                                       2013

0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小区122号  邮 编:100095  电 话:17710966551
邮箱:confz@163.com  网 址:http://www.sihaishuyuan.com      联系站长:联系站长
京ICP备1802172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6110号    
经典诵读 | 全球儿童经典诵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