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综述
2011年6月28日 张践先生
由国际儒联和湖南大学联合主办,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承办的“国际儒联第四次普及工作会议”于2011年6月27日至29日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举行。今年适逢清政府宣布废止书院教育110周年,而今天又出现了民间书院、私塾、义塾大量涌现的现象,因此研究中国书院这样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月27日上午,大会举行了开幕式。国际儒联常务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文献研究室原主任滕文生先生,湖南省委常委,传宣部长陆建平先生,湖南大学副校长张强教授,国际儒联顾问,深圳市原副市长吴小兰女士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在会议的开幕式上,陆建平同志、张强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对会议在湖南举办表示热烈的欢迎。国际儒联顾问吴小兰女士在开幕式的致辞中对中国古代书院文化的性质和历史作用做出了中肯的评价,对于今天书院文化在中国大地上的恢复和发展充满了期待。她特别指出:“今天的教育开出怎样的花朵,明天的中国就会结出怎样的果。……文化兴衰,教育有责。办好21世纪的中国教育,是我们共同的历史责任。”这个重要讲话为我们今后做好儒学普及工作指明了方向。
本次会议到会的领导、学者和普及工作者共有78位,提交论文和经验交流材料40余篇。27日上午和下午,分别进行了各种类型的大会发言,共有11位代表介绍了他们研究书院文化的成果和以书院的形式进行儒学普及工作的经验。28日上午举行了三个小组的会议发言,各位代表各抒己见,畅谈了进行儒学普及工作的经验、困难以及前景。在本次会议的闭幕式上,三个小组的组长进行了汇报发言,使大家对会议的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张践代表会议主办方进行了会议的学术总结。普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凌子,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教授代表国际儒联和湖南大学致闭幕词。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秘书长王念宁,副秘书长金美华参加了全部会议的组织工作,为会议的成功举办付出了大量的劳动。
27日下午,大会全体代表参观了岳麓书院。29日,部分代表到湘潭韶山参观毛泽东同志故居,到宁乡县花明楼参观了刘少奇同志故居。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纪念活动前夕参观革命圣地,全体代表感到收获很大。
通过对大会发言和论文的概括,可以把本次会议的内容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一、研究古代书院办学成果
中国书院教育,有千余年的历史,是历代中国学者、社会贤达、各级官府,共同创造的中国式教育。它在普及儒学、承传中华文明,培育民族精神,推动中华民族的凝聚与发展以及使中华文化参与世界文明进步等等方面,都有过历史的辉煌。古代书院文化的性质与功能,古代书院对儒学的普及作用及其对现代的启示,是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本次会议一共收到研究传统书院的文章15篇,从书院的历史发展进程、书院的规制、地方书院的特色、古代书院对于近日儒学普及工作的启示等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有学者指出:书院是儒学传播的营地、社会教化的场所、儒学在民间传播的基础。有学者指出:书院一般具备教学、藏书、祭祀的三大功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民间的书院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塑造,比之官方的学校更具有根本性。同时,书院又是儒学与佛教、道教、基督教争夺文化领地的桥头堡。自两宋书院兴起之后,书院又成为儒学的创新基地。张栻、朱熹、吕祖谦、陆九渊的讲学,集合大批学者,分别使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变成了当年全国闻名的四大学术中心。
古代书院办学的经验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不反对科举制度,而是与官办的科举考试制度相结合,因此才能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第二,争取进入教材,古代书院是儒学发展的重要营地,但是儒学的新思想一定要进入教材,才能在社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三,办好书院要有好的师资,一些著名的书院,都是与一些文化大师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第四,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古代的书院一般都有自己的“学田”作为经济来源,才能安心教学。这些经验,可以为我们今天办好新书院提供直接的借鉴。另外,古代的书院也留下了很多教训。第一,古代的儒者只重视阳春白雪,忽视了下里巴人,因此对下层民众把握不足,丢失了大量的群众。第二,古代儒学对国家大事关注较多,对于民众的身心关怀不足,使得群众的很多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大量的群众都投身到了佛、道教的怀抱中。古代书院的弊端,也应当引以为戒。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借助率先进入工业文明的优势大量进入我国。全盘引进西式学校教育,给中国人带来新的文化思想、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然而却把中国文化逐步“边缘化”了。有学者系统研究了古代书院衰落的过程,并指出对于书院的废除,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也是充满了惋惜之情。如胡适认为,“把一千多年来的书院制度完全推翻,而以形式一律的学堂代替教育……实在是吾中国一大不幸事,一千年来学者自动的研究精神,将不复现于今了。”(胡适《书院制史略》东方杂志1924)1921年毛泽东曾在《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中对古代书院和学校教育,有过非常精辟的一分为二的分析,“其实书院和学校各有其毁,也各有其誉”学校“坏的总根,在使学生立于被动,消磨个性,灭掉人性,庸懦的随俗沉浮,高才的相与裹足。回看书院,形式上的坏处虽然也有,但上面所举学校的坏处,则都没有。一来是师生的感情甚笃。二来,没有教授管理,但为精神往来,自由研究。三来,课程简而研讨周,可以优游暇豫,玩索有得。”(毛泽东:《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1921年8月)这些观点充分体现了这些文化巨匠的先见之明,几乎可以说预见了当今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成为今日书院文化的复兴的内在依据。中国书院的废、兴,恰恰是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法反应,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在当代传统文化恢复得大形势下,许多著名的古代书院又恢复了儒学传播普及的功能。如著名的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东林书院、万松书院等等,都在利用传统书院的环境氛围,开办儿童读经、企业家国学班、传统礼乐演示等等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
二、汲取海外书院的成功经验
钱穆先生创办的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可以说是一个接续古代书院的办学形式,发展现代书院的成功经验。新亚书院刘国强先生介绍新亚的经验,引起了与会学者的高度兴趣。
港澳台地区与大陆同样经历了欧风美雨、全盘西化的思潮的冲击,从事传统文化研究和教育的学者,也曾面临极为艰难的困境。1950年春,建筑企业家王岳峰出于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热爱,出资尽力相助,在九龙深水埗桂林街顶得新楼三楹,每单位三百平方呎(1平方米约等于9平方尺)左右,故合共一千八百平方呎左右,以供学校作新校舍。三楼三单位中,一单位是学生宿舍,另两单位各间隔成前后两间,总共四间,张丕介先生夫妇,唐君毅先生夫妇,及钱穆先生各居一间,另一间作办公室及他们的膳堂。四楼三单位共间成四间课室,两大两小。新亚书院就是这样艰苦的条件起步。一度由于王岳峰先生的破产,新亚陷入了财政危机,新亚员工自上而下发扬武训行乞兴学的精神,四出劝人捐募,苦撑危局,渡过难关。新亚的教授,只支上课钟点费,无专任薪水,院长、系主任的职务兼任,不另支薪,他们的收入是当时香港的教授平均的收入的六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左右。1951年,英国学者林仰山任香港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邀请钱先生往任教,钱先生以新亚仍在艰困中,不能离开。钱穆先生为新亚作歌曰:“手空空,无一物,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正是有钱穆、唐君毅等一批著名学者秉持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才把新亚书院越办越大,越办越好,成为近代中国文化继承、发扬的一个范例。
新亚书院之所以能够办好,还在于其创办者竖立一条正确的办学理念。新亚书院在1950年3月的招生简章中明确说明其办学宗旨:“溯宋明书院讲学精神,旁采西欧大学导师制度,以人文主义之教育宗旨,沟通世界东西文化,为人类和平社会幸福谋前途。” 钱穆先生1949年亚洲文商书院开学典礼讲话便曾强调:“我们的大学教育是有其历史传统的,不能随便抄袭别人家的制度。中国传统教育制度,最好的莫过于书院制度。私人讲学,培养通才,这是我们传统中最值得保存的先例。”可以说新亚书院的成功是继承了古代书院优良传统,又博采西方现代教育制度之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成功范例。几十年来,新亚书院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出版了大量学术著作,成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镇。
香港新亚书院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三、探讨当代书院前进路径
本次会议收到总结现代书院建设经验,思考书院发展方向的论文30余篇,对当代书院的兴起原因、办学方式、发展路径、现实困难、未来前途等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关于书院文化兴起的原因,有学者认为是由于当代学校教育方式走进了应试教育的误区,因此导致教育事业出现种种弊端,如教育收费高,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重,大学教育质量没有保证,教师科研缺少创新等等。而这些弊端的产生,原因又不全在教育体系之内,因为此仅靠教育体制内的改革,无法完全根除。体制内教育的闭端短时期内无法根除,恰恰为从事民间教育书院提供了发展的契机。
1、当代书院的类型及其经验
从本次会议提交的论文看,当代书院大致可以分成这样几种类型:第一类属于学龄前及学龄教育,大约相当于幼儿园和小学的水平;第二类属于针对青少年的公益的文化传播,第三类是企业家国学班,第四类是中小学教师的国学师资班,第五类则是对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都是对体制内教育教育制度缺陷的补充。
第一类是以幼儿和小学生为对象的书院,其生源主要由两方面组成:第一方面是送孩子到书院接受教育的家长,大多也同时具备让孩子绕过高考这个社会人才选拔、使用体系的能力。他们或者将来打算把孩子送到外国读书,或者准备让孩子接手家族的企业,总之不必像社会上大多数群众那样,需要从竞争中寻找生存的空间。第二个方面则是一些家长对当前的应试教育极度失望,他们有信心让自己的孩子创出一条不同于当前应试教育的新路。前者以北京的四海孔子书院为代表,后者以北京日日新学堂、山西的北大灵通学堂为典型。从一定意义上讲,他们可能是将来中国高级私立学校的前身。。
第二类是针对青少年公益的传统文化传播活动。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中断百年以后,当代社会又出现了复苏的趋势。这种文化的复苏,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文化自觉。近年来很多家长都感到,社会上的种种不良现象,都是由于道德滑坡造成的,而恢复优秀的道德传统则是重建民族道德体系的重要资源。他们开始像重视绘画、钢琴、外语一样,也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各种以国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书院中接受教育,希望他们能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一些公益性的学龄儿童课外业余的国学知识学习班,是当代书院文化的重要形式。例如北京的一耽学堂、北京王财贵读经教育推广中心、天津明德国学馆,广东的金泉书院,山西的燕翼堂义塾等等。这些学堂或者由企业家在财政上给予支持,或者完全利用热爱传统文化的“义工精神”。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在学校道德教育之外,为一些儿童,也包括一些家长进行国学知识的普及。在社会产生了很好的影响,成为儒学普及的重要方面。
第三类是企业家国学知识的补习班。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逐步退出了教育领域。特别是经过了文化大革命的冲击,现在教学领域中几乎没有多少传统文化内容。但是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到“我们是谁?”成了一个不可绕过的问题。那么中国人在经济上日益实现现代化今天,必然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问题。企业家们关注国学,除了需要国学的管理智慧以外,更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建设。北京的五明国学与商学院、深圳信德多元文化传播中心、重庆的盘古孔子书院、山东的子贡商学院等以企业家为主要对象的书院,正好在这个角度成为体制内教育的补充。
第四类以培养中小学国学师资为主。一些从事中小学教育的领导干部和教师,他们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中感到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是当代学校德育的重要补充。可是由于传统文化教育在正规教育体系中断多年,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本身对于传统文化典籍阅读都有问题,所以一些以中小学教师对象的书院,也越来越受到青睐。例如国际儒联与香港新亚书院、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联合举办两期教师四书读书班,每期两年,利用周末时间集中读书,在北京及外地的部分教师中产生的重大影响。东山尼山圣源书院,从2009年开始每年举办教师四书读书班,邀请台湾长期中学四书教育的教师到大陆传经送宝,受到了大陆教师的欢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对于大陆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恢复,进行了大力的支持,不仅在经济上赞助国际儒联主办的教师四书读书班,而且每年在香港举办一期一周的游学活动,已经坚持了9年,每次有几十名教师到香港集中学习,产生了很好的效益。
第五类书院继承了古代书院的传统,以学术研究和讲学活动为主,这方面山东尼山圣源书院是一次开拓性探索。尼山圣源书院创办五年来,大小举行了5次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年8月举行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并将尼山圣源书院定位论坛的永久会址,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学术影响。国际上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云集尼山圣源书院,如安乐哲、罗思文、李瑞智、顾彬、许嘉璐、杜维明、成中英、牟钟鉴等等。国内五所大学将尼山圣源书院定为中国文化体验基地,今年美国著名学者安乐哲、罗斯文等还率领美国十多位汉学家来此举行儒家经典读书会,探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古代著名的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鹅湖书院等,往往因一些著名的学者在此讲学而著名。朱熹和陆九渊的鹅湖论道,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千古佳话。尼山圣源书院继承了古代书院的文化传统,把著名学者的研究与讲学相结合,改变现行教育体系以课程为中心的规定,尝试形成以学者为中心,把著名学者的研究和教学结合起来,把思想的内容和环境结合起来,力图给学生全新的文化体验。
2、当代书院的困难及其前景
在本次会议上,一些学者也对书院在当代教育事业中的困难及解决方法进行了研究。可以说古代书院碰到的问题,今天的书院同样存在。他们在论文或发言中指出:
首先,正名问题。当代社会管理不断加强,而一些民间私塾性质的书院合法身份不能确定。是属于商业组织还是教育机构?往往引起有关部分的关注,被安全部门约谈,被工商部门罚款等等。
第二,日常的运作经费从何处来?既然是民办,政府就没有财政保障的义务;它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学店”;也没有自己的“学田”;它“手空空,无一物”,需要到处“化缘”,碰上“田家炳”。这实际上是保障书院永续健康发展的机制问题,是最基础的问题。
第三,如何解决与体制内教育相结合?这是解决生源问题的根本?书院不能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有谁愿意来学习?目前民办书院大多处于学前教育或小学阶段,如不能与体制内的中学、大学接轨将如何发展? 这些问题不解决将影响民办书院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如何建设书院的师资队伍?我们“半公益性”的培训,能否招来教师学习,也往往取决于对国学情有独钟的校长和某些教育行政官员。因此,没有定向、定点的合作培训,生源很困难。书院的发展需要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如何组织起来?如何进入角色?如何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如何兑现福利待遇?等等都需要面对。
第五,研究型书院如何不断拓展发展空间?遵循书院的宗旨,落实书院任务,需要通过多种合作,整合有关资源,互补双赢,不断拓展书院发展的新空间。它需要与教育体制内外、国内外大学和学术研究机构合作,凝集专家教授群体,有效地开展工作,既出学术成果,又出儒学人才,使书院的水平不断向高层发展,将始终是书院发展的难点与立足点。
本次以书院文化为主体的儒学普及工作座谈会,是一次把古代书院文化研究和当今儒学普及工作结合以来的尝试,这在以往的学术史上从未有过,其成果一定会在文化界产生积极的影响。以光明日报为首的媒体朋友对于本次会议给予了很高的关注,希望能够借助他们的传播工具,把诸位学者和民间教育家的理论与实践传向社会,以期产生更为深远、更加广大的影响。
与会代表对本次会议的评价很高,希望这次会议成为一个契机,把我们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不断交流经验,相互帮助,把书院文化研究,书院教育事业推向更高的水平。陕西佳县燕翼堂义塾的创办人韩海燕老先生当场赋诗一首,成为本次会议的一种艺术性总结。
岳麓抒怀
岳麓堂前拜圣贤,桑田沧海事如烟。秦火起时经匿壁,文革过后薪难传。惟楚有才成旧史,于斯为盛待新编。木铎复震弦歌地,华夏重开礼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