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书院再生探索:北京四海孔子书院的实验

通识在线杂志社 - 当期动态报导 | 2012-04-11 10:33:11

文/林孝信 本刊副总编辑

http://www.chinesege.org.tw/geonline/html/modules/tadnews/index.php?g2p=2&loadtime=1344655446

在去年11月初湖南岳麓书院举行的「书院文化国际研讨会」中(见本刊上期第50页报导),北京孔子书院的实验受到与会人士广泛的注意。书院创办人冯哲出席会议,并且积极参加讨论。经由他的现身说法,以及他本人举止言行所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与对书院教育的热爱与投入,笔者彷彿看到中国传统书院教育再生的萌芽。于是两周后,趁前往北京理工大学参加「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的机会,笔者特地参访座落在北京西郊香山北麓的「北京四海孔子书院」。

迥异于高度现代化的北京市区,四海孔子书院所在地的环境简直就像世外桃源,宁静、祥和、鸡犬相闻、而无车马喧;即使它距离颐和园只有半小时的车程。校舍散布在相距不远的四组房舍,分别安置不同年龄学童的教室、宿舍以及其他活动场所。

是的,四海孔子书院的学员是儿童,不是大学生。从3岁到13岁,进行10年的读经教育。学员全时上课,而不是课后读经班。就读的孩子需要放弃正规学校教育,有如进入私立学校,类似台湾的森林小学。

但是,它的革命性更在于教学的内容。冯哲创办书院的目标是要培养出一批接续中华文化慧命的种子。如何能够培养这样的种子呢?那就要从读经开始,而且必须从小时候受教育之初就启动;否则一旦分心兼学其他科目,就无法掌握纯正的中华文化精髓。由于中华文化经典浩瀚,真正能够成为种子需要浸淫10年功夫。于是,从3岁到相当于小学毕业的13岁,就是四海孔子书院的学制年龄。配合这样的教育理念,书院的教学分三个阶段:3到6岁背熟经典文本,不求理解经义;6到9岁试着翻译成白话,开始理解经典意义;最后3年,深入理解并消化成自己的东西。这构成了四海孔子书院的教育体制。孩子们不学西方的与近代的知识,除了部分西方文学经典。

这样革命性的教育内容,学生毕业后如何融入社会?首先,冯哲认为,一般小学的教育内容都可以到中学才开始。因此,读经教育并不会耽误孩子的成长。其次,小学教育重点应当在德育与群育,这两者恰是四海孔子书院高度重视的地方。事实上,中国传统书院教育极为重视德育,经典阅读正有助于德育的薰陶;而书院全时住宿,正是进行群育以及德育的极佳机制。

再次,冯哲认为,经过这样的教育,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学习新知识。因此,他不担心四海孔子书院未来的毕业生会比正规小学毕业生差。的确,也有不少家长具有信心,这是目前书院能够招到学生的理由(四海在去年已经有120多名学生)。然而,不能否认更多家长还是有些担心。为此,学校耗费大量的时间、力气与家长沟通。笔者拜访当天,正遇上这样的一场沟通互动场合。学校利用家长来带领孩子回家过周末的机会,详细介绍学校的近况、孩子学习情形、未来的教学重点,等等。在沟通的过程中,冯哲以及其他发言的学校老师总会把各种措施联系到学校的教育理念以及长远的展望。就笔者所知,校方与学生家长沟通的深刻程度,很少有其他学校可以比得上。

即使如此,必然还有不少家长不能安心。因此,冯哲也考虑进一步与中学,甚至大学接轨。例如,冯哲注意到广东珠海地区有一新式文理学院(类似西方的Liberal Arts College),便积极前往了解,探讨接轨的出口。也因此,冯哲对于一般大学实施书院制度也寄以期待。这或许是冯哲积极参加岳麓书院研讨会的一个理由。

在岳麓书院的研讨会中,冯哲对传统书院教学增加科学教育抱持极大的兴趣。这表达出他的主张:传统书院应当结合现代科学教育,但是也同时反映出他在思考四海孔子书院毕业生下一阶段的教育问题。建中多次的发言,以及前往北京四海孔子书院访问时,冯哲多次表达对书院与现代教育相互关系的兴趣与探索。这种探索,在岳麓书院朱汉民,邓洪波等教授的言论上都可以看到类似的说法。

对于冯哲来说,书院引入科学教育不仅是个理论问题,也是四海孔子书院未来发展的实务问题。为了让四海孔子书院的毕业生能够继续上学,除了留意毕业生与普通中学接轨的问题之外,延伸四海孔子学院到中学,乃至大学,也是另一种轨道。大学可以与文理学院接轨,中学呢?冯哲似乎已经在思考中学教育问题。若然,四海中学的课程就不能仅包含中国文化经典,而必须加入现代的知识,包括科学与一般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学习。

这就涉及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结合的老问题。这可不是一个容易解决的,涉及层面既广而深刻。从西方高等教育的历史来看,两者能够有机地结合成功,并不多见。多数的例子是拥抱现代科学知识,抛弃传统文化。欧陆国家在启蒙运动之后便纷纷把高等教育内容从教导传统文化转向科学知识。英国稍晚,但是到了十九世纪中叶也逐渐向科学教育倾斜。

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中恢复尊崇地位可能要到二十世纪美国式通识教育的兴起才确立。但这是西方的传统文化,而近代科学革命并非与西方传统文化彻底割裂,在革命的跳跃中并未切断西方传统文化的轴线。但在中国,情形便大不相同。孕育自古希腊理性文明的科学文化与东方文明思想实有较大的鸿沟。东西文化可以互补,却不易相融。冯哲面临的挑战,其实是东西文化整合的课题。

于是四海孔子书院所蕴含的问题不单是招生授课、毕业生社会接轨、以至科学教育引入书院教育,等等方面。她其实隐藏着东西文化整合的根本问题。这不仅是对四海孔子书院的挑战,也是对所有怀抱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再生古代书院教育共同会面临的挑战。这可不是简单的挑战。这是教育史上空前的挑战。

挑战诚然空前,但她是东亚全面崛起必须克服的门槛。在两岸经济崛起之后,文化与教育的崛起是不能回避的挑战。当然,这不应该完全由热衷于再生中国传统书院教育人士来单独面对。但是,无论如何,朱汉民、邓洪波、冯哲等人已经跨出难能可贵的第一步。值得人们关心、祝福、以及携手努力。

当然,这是冯哲的信念,是否真能如此,有待未来的证明。

 

0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小区122号  邮 编:100095  电 话:17710966551
邮箱:confz@163.com  网 址:http://www.sihaishuyuan.com      联系站长:联系站长
京ICP备1802172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6110号    
经典诵读 | 全球儿童经典诵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