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师共学第十六期 —— 小学内篇13

各位尊敬的家长,您好!

清明。桐始华。田鼠化为鴽。虹始见。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大自然在自己的节律里周而复始,亘古不变。

清明节、寒食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起源于纪念一位孝子忠臣 介子推。介公割股侍君,隐不违亲,功不言禄,其孝亲爱国,清正廉明,甘于奉献,守死善道的精神,历经两千六百余年至而今,堪为中国人千秋万代的楷模。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祭祖追思,述祖德行,孝亲尊师,承传家学家风即是追求亘古不变的自然恒常真理的行动。

除了血缘的先祖,我们更加地怀念中华民族精神的先祖,从上古圣王三黄五帝始,到中华民族的圣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近日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这是百年来最重要的一份文件,对中国教育、对整个国家民族的未来,都有无比重大的意义;读到这份文件,内心备受鼓舞,亦愈加笃定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向。在此与您分享冯哲院长文章《文化自信与教育自信——喜闻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有感》

文化自信与教育自信 ——喜闻教育部印发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有感

自从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到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几次关于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尤其是看到中央政治局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由自主地让人有一个结论性的判断,这是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来未有的待遇和从未有过的新认识,并预感这将会在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各个层面去落实执行,作为国家教育部更应当承担起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战略与教育的顶层设计。故看到近日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同意,由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喜不自禁。

这是一份极其重要的历史性文件,在我看来,是中国教育历经一百多年的欧风美雨及苏霜洗礼之后,重回中华传统文化本位的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标志,可谓魂兮归来!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催人奋进和浩然大气的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不啻为是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发展为文化自信与教育自信,开启了中国教育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本位的教育自信之路。自此而后,我相信中国的教育将牢牢扎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终于找到了源头活水。基于中华人文精神的生命教育与国民信仰,也算是有了根与魂。

教育是人类升沉的枢钮,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无疑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枢钮。

近二十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本上是由民间兴起,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世界各国教育流派登陆中国,从乡野到庙堂其发展历程可谓是筚路蓝褛,倒也因合乎人性,顺乎人心蓬勃发展。现今私塾、学堂、书院(包括国学院)遍布大江南北,学习国学成为朝野共识,社会时尚。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无疑是教师的培养,面对百年来中国以西方知识分科之学的盛行与传统文化教育的几近断层局面,这无疑会对现行的老师从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毕竟老师的国学知识储备,文化修养及教学能力都没有很好的基础,而国家又要大兴传统文化教育,这是一个现实亟需解决的问题。

四海孔子书院自2006年在北京西山创院以来,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经历了近八年的探索实践,过程中虽有风雨教训,但也团结了一批师友,凝聚一群同道,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又幸遇文运大兴,可算有福。吾辈应该努力精进,笃诚力行。将书院建成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典范。奉行书院的宗旨与定位,培养一批大才,建设未来文化之中国。

冯哲于西山诚斋

公元2014年4月1日

孔历2565年三月初二

 

一段一段《小学》学习下来,我们从未设计过正当清明时节刚好讲到有关“祭祀”的内容。真真所谓“人有善愿天必佑之”。也许是古圣先贤、祖师大德、宗庙亲眷都在我们的学习道路上一路护佑着吧。

您有任何想要发表的观点,我们都热烈欢迎。电子版感言请发送至邮件confz@126.com(推荐使用),手写感言请随“亲师交流”交与主班老师。谢谢!(如您的文章不希望公开被引用,请您注明。)

 

小 学 内 篇

卷二  明 伦

(前续第十五期)《祭统》曰①:夫祭也者,必夫妇亲之,所以备内外之官也。官备则具备。

注释:

① 祭统:《礼记》中的篇名。

译文:

《祭祀》说:祭祀,必须夫妇都亲自做,这样,内官和外官都齐全了。官全了,一切都全了。

 

君子之祭也①,必身亲莅之②。有故,则使人可也。

注释:

① 本文见《礼记》的《祭统》篇。

② 莅(lì立):到,临。

译文:

祭祀,君子必须亲自参加。因故不能参加,可以叫人代表。

 

《祭义》曰①:致齐于内②,散齐于外。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耆③。齐三日,乃见其所为齐者。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见乎其位④。周还出户,肃然必有闻乎共容声⑤。出户而听,忾然必有闻乎其叹息之声⑥。是故先生之孝也,色不忘乎目,声不绝乎耳,心志耆欲不忘乎心。致爱则存,致悫则著⑦。著存不忘乎心,夫安得不敬乎?

注释:

① 祭义:《礼记》中的篇名。

② 齐:同“斋”,斋戒。

③ 耆(shì市):同“嗜”,爱好。

④ 僾(ài爱):仿佛,隐约。

⑤ 容声:举动容止的声音。

⑥ 忾(kài):叹息。

⑦ 悫(què却):朴实,谨慎,忠厚。

译文:

《祭义》说,致斋是内心的,散斋是外在的,斋的那天,思念亲人的生活,思念亲人的笑语,思念亲人的思想,思念亲人的喜乐,思念亲人的嗜好。这样斋三天,就能看见所为斋的亲人。祭的那天,进入庙堂,仿佛看到亲人在神位上。在庙内周旋或出庙,肃然敬惕,就仿佛听到亲人謦咳举止的声音。出门谛听,仿佛听到亲人的叹息之声。因此,先王的孝敬是,眼睛不忘亲人的容颜,耳朵不忘亲人的声音,心不忘亲人的思想嗜欲。极度的爱使得亲在他们心中永存,极度的诚意使得亲人永远活在他们眼前。象这样心里始终不忘亲人,怎么能不对亲肃然起敬呢?

 

《典礼》曰①:君子虽贫,不粥祭器②。虽寒,不衣祭服。为宫室,不斩于邱木③。

注释:

① 典礼:《礼记》中的篇名。

② 粥(yù)玉):同“鬻”,卖,出卖。

③ 斩:砍,伐。邱:墓,坟墓。

译文:

《典礼》说,君子不管怎样贫穷,也不卖祭器。不管怎样冷,不也穿祭服。建造房屋,不砍代墓地的树木。

 

《王制》曰①:大夫祭器不假②。祭器未成,不造燕器③。

注释:

① 王制:《礼记》中的篇名。

② 大(dài代)夫:官名,职官的一种等级。假:借。

③ 燕:同“宴”。

译文:

《王制》说:做大夫的,不借别人的祭器祭祀。祭器没有做好,不造宴饮的器物。

 

四海孔子书院 敬白

2014-04-03

0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小区122号  邮 编:100095  电 话:17710966551
邮箱:confz@163.com  网 址:http://www.sihaishuyuan.com      联系站长:联系站长
京ICP备1802172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6110号    
经典诵读 | 全球儿童经典诵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