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以来,书院早中晚三餐实行了“行堂”制度,具体操作方法即各班级和老师分成若干组,每日三餐之前各组师生轮流为大家摆设碗筷,正式用餐之时该组当值的老师为大家添饭菜,整个过程中全体师生手势交流,不出声音。用餐结束后由值日生擦拭餐桌。
关于书院实行“行堂”制度的缘起,主要在于之前的各班独自用餐不便,厨房的食物有时候会出现分配不均的情况。故而书院决定把同园以外的班级集中到论语堂用餐,解决实际问题。牧谦学长介绍说:“书院提倡诚敬谦和,理应和宜用餐,用餐时也应该达到最美好的状态。”
餐前准备
书院“行堂”制度参照了古代大家庭的用餐形式,也是落实朱熹夫子“小学”所讲,从小带领学生习练洒扫应对进退。
书院“行堂”礼仪实行以来,学生们感受到了“无言之教”,书院的教育精神落实于具体之处,在有序的氛围中,在感恩和静默之中,用餐是对师生身心的一种涵养。
龙含珠
餐前全体师生齐诵感恩词:“感谢父母赐给我宝贵的生命,感谢天地赐给我生存的空间,感谢老师为我开启智慧,感谢同学伴我健康成长,感谢生命中所有的一切”培养学生惜福感恩之心。只有感受到恩德,才可能进而知恩报恩,才可能唤起学生心中的纯善之性,也唯有感受到爱才可能去回报这份爱。所以用餐不单是生理需要,同时也担负着书院的教育目标。
礼仪示范
关于这“不言之教”的力量,杨杰老师举例说:“同德班的学生是最小的,也是刚刚来到书院的新生班级。这种集体行堂对他们而言是第一次,但孩子们没有不适应。反而彼此之间互相学习,大孩子指导小一些的孩子,小孩子模仿大孩子的做法,孩子们在特定场域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教育。如果换作各班分头教育,则需要花费更长时间和更多精力才能达到类似效果,且有可能是压制性效果。行堂以来,孩子们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若仔细观察便会发现,餐后总有一个小孩子自发地礼拜孔子像,就像夫子小时候爱好礼仪一样,这就是一种健康的主动学习心态,而不是填鸭式的压制。”可见,“行堂”的实行具有收摄心神的作用,正如“万物静观皆自得”,静定之中才好更加细致地观察和学习。另外,从健康的角度上讲,无言而专注的饮食更加利于消化吸收,同时防止噎食和着凉。
手语——要馒头半个
朱熹夫子“小学”的核心之一就是“持敬从事”——将恭敬之心落实到生活的细节处,最终通过礼乐的形式使人的生活达到和乐的状态。书院将教育贯穿于师生的生活点滴之中,如此才好体会圣贤之心意。
(注:文中示范图片已得当事人及家长授权使用,仅发表于书院微信及网站,请勿转载)
(祥应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