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立冬时分,四海孔子书院“性善论坛”师友咸集,恭请宿儒何光荣老先生开讲《大学》。
何光荣老先生,字蒙山,江西人,今年九十三岁高龄,因而常自称为“九三叟”。何老大半生的时间都在研究儒学,著有《中华大道》,旨在恢复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何老讲稿
课程尚未开始,何老拿出了自己手书的课程纲领的挂图,该图尺幅较大,全部毛笔小楷写成,重点部分全部红色标出,整幅挂图围绕“心”字从各个层面展开。何老九三高龄对待课程犹如此认真,尚未开口,已经令人肃然起敬。
后期整理的电子版讲稿
课程开始,何老首先拈出“《大学》者,圣学也”一句,进而解释“圣”就是通的意思。内通治国安邦之法,外明世界大同之道。儒家的道是一种哲学概念,代指宇宙万物生长的规律。尽管诸子百家和其他思想都对儒学提出过这种批评,但何老认为这些批评并非没有价值,一定角度言是对儒学的各个层面的补充,而儒学根本之道是具有永恒性的。
何老神采
进而,何老鼓励大家打好基本功,何老讲:“古人的圣功都是幼年打下的,所谓圣功也就是童子功。”这童子功的内涵在何老看来,主要有二,一是背诵经典,二是练习毛笔字。这两者都很容易看出实践者是否用心,用心的学生兴趣会越来越高。何老还以自身体会鼓励大家,何老风趣地说:“通过背诵经典和练习毛笔字使得我心情愉快,这可能是我比较长寿的原因之一”,引得大家阵阵欢笑。
与会嘉宾
人心至神,翳只以欲则不神矣。教育就是要发挥心之创造性作用的过程。在具体的教育方面,何老认为班级制和书院制两种教育制度并行对于中国教育来说是比较合理的选择。对此,李冬校长补充道:“这需要家长、校长老师和教育部的官员们一起努力,才可能扭转当前中国教育的困境!”
冯哲院长也表示:“目前中国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在于以工业化思想办教育。”工厂生产的产品是一模一样的,零部件之间可以互相替换。在工业化的社会大潮流下,如果教育受到工业思维的影响,那么出来的学生们就可能是千人一面毫无灵气的,这是教育的悲哀。“中国人原本有着极大的智慧和原创性,是不可以丢失的。教育是对心灵的雕琢和孕育,需要老师们空灵通透的心”,冯哲院长如是说。
这一次的讲座是本学期《大学》系列讲座的首次,希望诸位师友继续聆听,期许更大的收获。
(图文:赵祥应 电子稿整理:鲁靖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