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孔子书院十年回顾之师长寄语(二):专访安乐哲教授

编者按:2016年是四海孔子书院成立十周年。在这十年来,四海人筚路蓝缕、勇于开拓,甘愿做一头复兴传统文化的拓荒牛,到今天终于有了一定的成果。从最初的十几个学生、几名老师发展到现在的200多名全日制学生,近100名教师和工作人员。在这成果背后离不开很多师长的默默支持和热情鼓励。这种支持和鼓励是四海人前进的动力,也是他们努力的方向。岁末年初,到了总结和收获的时候,四海孔子书院编辑部(四海传播中心)采访了几位长期以来支持四海、支持传统文化教育不遗余力的师长,请他们谈谈他们眼中的四海孔子书院和传统文化教育。以下是安乐哲教授的访谈录:

aa

安乐哲 (Roger T.Ames),1947年生于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知名汉学大师、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尼山圣源书院顾问、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长、国际儒联副主席 。

安乐哲教授是中西比较哲学界的领军人物,他还翻译了《论语》《孙子兵法》《淮南子》《道德经》,主编《东西方哲学》《国际中国书评》,著有《孔子哲学思微》《汉哲学思维的文化探源》《期待中国:探求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叙述》《主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研究》《先哲的民主:杜威、孔子和中国民主之希望》等 。

安乐哲先生师承刘殿爵先生,精通文言文,是当代杰出古典学家之一。2013年,他荣获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颁发的“孔子文化奖” 。安乐哲先生还是四海孔子书院名誉院长,长期以来不遗余力地支持四海孔子书院的发展。值此书院成立10周年之际,四海传播对安先生进行了一次专访。

四海传播:安先生,今年是四海孔子书院成立10周年,您作为书院的名誉院长,10年来对书院的支持和帮助让我们十分感动。在此我们代表书院对您表示衷心的感谢。您一向对儒学和现实都有深刻的观察,我们希望您谈一谈儒学在当代的转化问题以及这种转化对四海孔子书院办学方针的指导。

安先生:得知四海孔子书院成立十周年,恭喜恭喜。书院在中国有十分悠久的传统,从汉朝开始有太学(官办书院),这是一个发展性的传统,非常重要。

同时,我与四海书院有缘,我去过四海书院几次,印象非常深刻:现在的年轻人对自己的传统有深刻的了解是难得的。同时,我到你们那边去发现,你们的学校越来越大,也越来越重要。

我在北大和一个基金会推进一项工作,希望在未来的十年,全球有一个相当大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变革。在美国的文化中,大家都认为有赢者就有输者,但这种文化已经过时了,包办一切的超级国家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我个人认为,未来中国与印度会发生一个相当大的改变。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结果,对落后的国家是非常好的机会。但是没有儒学理念的指导,就不会达到“双赢”的程度和状态。

如果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成功,那它跟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世界处于一个中国崛起的时代。在文化方面,中国文化正在传播出去:在国外,有五百多个孔子学院;在国内则有国学热的现象,每个学校都在尝试学习传统文化,通过回归传统文化的根来指导将来的发展。“中国要什么”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什么”和文化是分不开的。

ab

四海传播:您对四海孔子书院也很了解,在您看来您对于以书院的方式传承中国文化,培养国际性的人才有什么看法?或者您希望四海孔子书院将来办成什么样子?

安先生:我们是现代人,我们的工作要立足现代社会。我们在夏威夷成立“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就是要把中国、日本、韩国、欧美的儒学学者请到那里去,共同探讨儒学的现代意义。儒学是一个国际性的文化资源,是世界十分需要的一个资源。作为现代文化资源,儒学一定是批判性的。儒学的传承不是要回到原来的样子,而是要保持温故而知新的传统,保持人能弘道的传统。我们同时也要承认,中国传统教育对于儿童是有帮助的,利用传统智慧给他打下基础以便日后发展,这样的方法中国传承了上千年,证明还是有意义的。虽然孩子们小时候不一定懂自己背的是什么,但是这些经典文字日后就变成活的材料,供他们咀嚼和体味。

ac

四海传播:所以您认为从小背诵经典是有意义的。这和四海孔子书院的观念是一致的。书院强调从小背诵经典,把经典的精神透过生命开发出来。经典给孩子们提供了生命的背景,他们根据以后遇到的人生境况,再对经典加以运用。这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

您还说儒学是国际性文化资源,最近习主席讲“文化自信”,其实“文化自信”的背后是“教育自信”,中国学习了西方100多年,该是回头整理自己文化的时候了。但“文化自信”有时候被人攻击为“民族主义”,您怎么看这样的观点。

安先生:现在美国每年的有30万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但每年来中国的留学生却很少,不到1.5万人。我发现在中国的书店和图书馆,西方文化的经典书籍都已经翻译成了中文,而且翻译的水平非常好。可是在美国书店、图书馆里却没有关于中国文化的书籍。这是一个遗憾。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在现代世界的文化市场上地位是完全不对等的。有一些人认为提出“文化自信”是排他的爱国情绪,那是因为他们不够了解世界的现状。

我们正在做的一个项目,叫“翻译中国”。由二十几个国外年轻教授和三个出版社在做此事。我们想把汤一介、牟钟鉴、陈来、庞朴等中国最优秀的学者和儒者的思想翻译成标准的英文出版。

ad

四海传播:现在还有一个现象。很多中国家长都认为国际化教育是好的,家长们都喜欢让孩子上国际学校。但我们认为这没有立足于中国自身的文化传统,对此您怎么看?

安先生:首先,我们应该判断哪些东西是健康的、好的。再者,事实上最有创造性的地方是两种文化间的交集之处。如果一个文化是孤立的,那么它就是死的。如果没有沟通和对话,这种文化是活不下去的。对于中国文化来说,第一个外来的“西学”是佛学,但后来佛学变成了中国文化的精彩部分。可是如果我们的文化基础不够坚固的话,就有问题了。所以书院坚持传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ae

就像《易经》讲“变通”,如果没有“通”,“变”就会使我们失去自己的身份。但如果“通”得过头,那么外来的东西就无法进来,所以需要具有合理性的“变通”。

在国际文化的大舞台上,过去的一二百年来没有中国文化的地位和声音。问题就在这里,我们要携手合作改变这种现象。我认为美国的未来不一定稳定,未来需要中国给美国带来稳定。“一带一路”倡议如果成功的话,就是给了美国一个稳定的机会。

af

 

四海传播:您在中美之间,以中间的位置诠释中美两边的文化,让双方互相理解,我们觉得这是安先生您的使命。

安先生:谢谢你们。你们的工作也很重要,我们一起努力,相信中国文化未来的前景一定很美好。(更多文章请关注书院公众号:sihaishuyuan

(撰稿:编辑部)

0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小区122号  邮 编:100095  电 话:17710966551
邮箱:confz@163.com  网 址:http://www.sihaishuyuan.com      联系站长:联系站长
京ICP备1802172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6110号    
经典诵读 | 全球儿童经典诵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