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6年是四海孔子书院成立十周年。十年来书院建设渐有体系,无论是课程构建、师资培养,还是国家课题的承接、体制内外融合的实验,以及两岸交流、国际传播都有积极探索。近日四海鳌山研究院及鳌山文教园区的规划又为未来的十年打下了基础。回望近20年来四海的读经推广和教学实践,幸获众多海内外师友的参与和支持,为此四海传播中心正在筹拍一部纪录片,纪录20年来各界师长对书院的帮助。近日将陆续刊发牟钟鉴教授、安乐哲教授、王殿卿教授、何光荣教授、姚新中教授、梁涛教授等人的专访。以下是国家开放大学的张少刚书记的访谈录:
张少刚,1956年3月出生,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研究员,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副会长。在推动传统文化进社区、开放教育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四海传播:张书记您好。今年是四海孔子书院建院的第十周年,您多次参加四海孔子书院的活动,也见证了书院的多年发展,希望您谈一谈您对书院教育以及四海孔子书院的看法?
张书记:历史上有两大重要的文化机构,一是乐府,二是书院。乐府目前还有待恢复,书院则恢复得很快。在当前众多的书院中,四海孔子书院颇具特色。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四海非常注重文化教育的创新。四海孔子书院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儒学教育,注重经典的读诵,并坚持传统治学方法,如对经典的音韵标注等。更注重学生日常的修身,学生们要打扫身边和院落区片的卫生。也强调环境中的无声教育,每个班级布置得古色古香,每间教室里挂着孔子像,教材的版式和设计也力求仿古,营造出安稳静穆的氛围,富有静气,这是四海传统的一面。但同时,四海又不是单纯的读经培训班,我看到课程表中有数学、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科学等现代教育的元素。这就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吸收现代教育的精华,予以新意,自成体系,是传统与现代的相结合。
二、注重以信息化引领自身的发展,我是搞信息化工作的,从我的专业来看,我觉得四海孔子书院的信息化做得很好,比如书院的网站。四海孔子书院专门设有“信息传播中心”,负责书院音频与视频的制作以及日常的网络维护。此外,四海还以现代技术为依托传播儒学,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每日发布《四海论语同学会》,让国学爱好者都能聆听到圣贤的声音。再如四海有很多宣传片,如祭孔宣传片、射艺宣传片等是根据内容的不同而设计的,中英文宣传片则是根据观众的不同需求而设计的,这都体现着四海的开放性。所以说,四海孔子书院虽然深藏于西山之中,却始终对外保持着开放。
三、重视国际的交流,四海开展的中外文化交流的相关活动,可以说高端而多样化。四海承担着“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国家重点项目——汉英对照《大中华文库》的海外发行。就在今年夏天,四海还举办了“中德哲学对话”活动,邀请了中国与德国的学者前来共同探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与互补。此外还围绕“中澳儒学交流”、“国际儒学师资营”举办过相关活动。我从四海的公共微信平台上了解到,曾有来自北京大学的留学生参观四海孔子书院,前一阵美国领袖学校的校长也来参观,并提出要与四海合作。这在传统书院中是十分少见的。
四、四海孔子书院同时也注重精神的提升和道德的弘扬。四海孔子书院以精神为传递,以人物为中心,以经典为依归。始终恪守孔夫子的精神,注重生活中的修身,刚刚提到的学生修身就已证明了这一点。每年的九月二十八日,四海孔子书院都要举办祭孔典礼,今年的礼乐祭孔释奠礼更是得到了腾讯儒学频道的现场直播,这说明四海真心地重视礼乐教化,也付出了全力,外界自然会关注。
这些特点积淀出四海孔子书院独特的办学特色,显得与众不同。这也体现了习近平主席提倡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在冯院长和四海孔子书院师生身上,体现得尤为强烈。通过这四个方面努力使得四海的发展越来越好,影响越来越大,它的足迹与声誉也越来越广泛地传播。
以书院这种形式与载体,重塑中国的教育体系与方法,是十分有意义的。据我所知,北大附中的教育改革也引进了书院的形式,以八大书院打破了班级的限制,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在哪里完成自己的高中学业。
书院这种教育形式,历史十分久远。每个书院在各自的发展中又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特色。四海孔子书院在冯哲院长的带领下,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也沉淀下属于自己的底蕴,赢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未来十年,希望四海孔子书院在文化创新、信息化发展、国际交流和道德提升等方面继续深化并取得更多的辉煌成就!
四海传播:谢谢张书记的信任和鼓励,我们一定再接再厉。
张书记:谢谢你们。
(更多文章请关注书院公众号:sihaishu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