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敬谦和——如何诠释四海孔子书院院训

 

 

 

01

四海孔子书院院训“诚敬谦和”

编者按:本文根据2017年8月31日,四海孔子书院导师、台湾三一人文经典协会执行长杨庆亮老师于书院百合西山讲堂讲解四海孔子书院院训“诚敬谦和”的视频整理而成。

在书院第二个十年的开端,又逢9·28祭孔之际,如何从内心深处体察夫子之道和礼乐之教显得尤为重要。书院特从诚敬谦和的四字院训入手,与师生重温其内涵,努力将此转化为书院生活与个人修身的主轴。

02

丁酉学年四海孔子书院开耕礼

各位老师晚上好。今日,我分享一下对儒学的态度和人生经验。自从来到四海后,我发现四海的确在儒学的道法和传承上,一步步地向前走。今天我愿意把自己的经验跟大家探讨。

我们的院训“诚敬谦和”非常真切地表达了儒学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它表现了生命中一种上进的方向。所以今天我们以这四个字为中心,谈一谈我所体会的儒学。

00

我们都知道,自己的人生应该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们不应任凭我们的人生走向无法引导的地方,所以人生需要我们全力去了解。我想问大家,你们觉得人生是可以掌握的吗?所谓可以掌握,就是我想它变成什么样子,经过我一番经营之后,果然变成那个样子。

薛英老师:随着年龄的慢慢增加,我越来越感受到对人生有所把握。注意,是把握而不是掌握。年轻之时,我很迷惑,确实不知道如何把握人生。后来,这种把握来自于越来越明确自己生命的方向,知道依何而行。所以对很多的事情,内心比较笃定,不再是患得患失、诚惶诚恐的态度。

03

师生和乐美好

杨庆亮老师:“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转换到现代语境,夫子大概是说,如果能得到富贵,哪怕当司机也很愿意。这表示钱是难以掌握的。可掌握的不是富贵,而是另外一条路,是什么呢?是,再具体一点,是自己。那么诸位觉得自己的哪里可以掌握?

老师们回答:爱好、态度和诚意……

杨庆亮老师:夫子说可以掌握其实是说你可以变成一种人,正所谓“求仁得仁”,这种人只要你想求得,就可以得到。

那我们又要继续追问:今天当个仁人又如何呢?我吃不饱,当个有德之人,岂不孤芳自赏?我带着孩子吃不饱,也没有余钱去读书,那我有德行又如何?

可是我要说,你今天有德行了,就不只受人尊敬,还可以得到大利儒家有“义利之辨”,看起来儒家似乎不讲利益、不讲金钱。但孟夫子另一层意思是不讲富而可求的小利,而是大利。各位试想,一个有德行的人,是不是应该说话算数?假如你当老师,你的话学生不听,这是不是令人困扰?但夫子告诉我们,只要你有德行,你讲的话,别人必然会听。假如你是个实业家或者生意人,是不是愿意找诚实的人进货?在这个世间,人格是最大的资产。

04

华盛顿纪念碑

举个例子,美国,可说是建立在两个人身上,一个叫华盛顿、一个叫杰斐逊·富兰克林。华盛顿以诚实著名,大家都听过樱桃树的故事吧。

各位只要看华盛顿的传记,他的爸爸从小就培养他的诚实。樱桃树故事发生之后,华盛顿的爸爸问他一句:“你很诚实,这很好,可是你为什么要诚实?”华盛顿说:“我不知道什么叫不诚实。”也就是说,人本来就应该诚实。所以华盛顿的话,全美国的人都信服。他在当总统的期间,买任何东西,哪怕是个巧克力糖,也要将发票贴在自己的笔记本上,随身携带,同时他的仆人会带着账本。对此,他说:“全国的人都有权利向我查账,所以我必须要诚实。”所以他得到了大利益。大家相信吗,做一个诚实的人,对自己最有好处。我所说的好处不是理想层面的心安理得,而是现实利益方面。

05

八段锦

何拙玉老师:左宗棠有一副对联“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如果说话很诚实,这个话就是掷地有声的。可是夫子也有陈蔡之围,夫子的话是至诚的,但为什么所有的诸侯国都不听呢?

杨庆亮老师回答:就算所有的国君都不听,那有损于夫子的盛德于分毫吗?没有,他的人格仍旧完美,没有减弱丝毫。

真正有利是说你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更进一步是完成人性的渴盼。大家有没有想过,什么是人性对内在的渴盼?我有一个答案,那就是我能够教导人、帮助人。

婴颐老师:在主观上我不想教化别人,但在客观上能给别人带来一些正面的影响,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06

杨庆亮老师:能够把好的影响带给孩子,就是有意义的事。

我记得有一次被人叫去看日出,日出很美,那人说:“好美啊,快来看啊!”说着向我招手。“既然日出那么美,那你一个人看好了,为什么要招呼别人呢?”我问了他一个哲学问题。他说:“我希望把好的东西分享给大家。”这就是他内在的渴盼。

我们的方法如果是人为的,可能不一定有效。真正有效的一定是本质的、超越的。这是一个美丽的、充满希望的开始,天道的特征给了我们一个礼物——每天早上都给与我们崭新的生命,不可懈怠。

新,就是更新之意。你的孩子考坏了,你安慰她时一定会说“没关系,下次注意就好”,下次就赋予了新的希望。每年一月,订阅《中国邮报》的很多,为什么?他们会想,我这一年要好好读书了。

07

经典

天道为什么要尽其全力来了解人?

你看一朵小花,可能没人关注他,但它一样很美丽。这是最好的过程,这就是诚。

诚是人与人之间最本质的关系,也是人与世界最本质的关系。所以这是天之道。我们就哲学来说,通常会设立一个形而上的原则,然后会遵守那个形上原则。尽其全力,生生不已,不断更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无论是对己、对人、对物,都保持着天道的诚。

儒家的教育原则如何?

尽性,诚,不断地给与希望。面对学生,尤其要注意,甚至一次发怒就会断掉他的希望,你说他是笨蛋,他可能觉得自己是永恒的笨蛋。但是你如果告诉他,你做的很好,下次他就会做得更好。所以,为人师者,要有耐心等待,今天他不好,明天再来,明天他不好,后天再来,永远不好呢,就永远再来。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特色,不厌不倦。这是内在德性的养成,天道在你那里运行,它不断地提醒你,当用如是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所以就中国人来说,最能够表达天道的是至圣先师,以老师来代表圣人。夫子不是以人的方式得到尊重,而是以天道的方式。我们何其有幸,和夫子同一职业,同夫子一样地表现天道。既然当了老师,就要尽天道的使命,这是我们院训的第一个诚字。

08

我们再看第二个敬字,敬是天道诚的表现。敬是对礼的重视,人之所以会不善,常常是放逸了,或是被欲望诱惑了,礼是一种提醒规范。敬字也是朱夫子最爱用来修饰的字,何为敬,就是郑重其事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环境。

举个例子,夫子坐在马车上上班,他看到有官员拿着文件夹走过来时,他一定会对他拱手致敬;丧葬队伍走过来,他一定会致哀;又有一对新婚之人走来,他一定会祝贺。他好忙啊,上个班短短的时间,闭目休息就好了。他为什么这么做?持敬。他在学习,不断地在锻炼。我们人很懒惰的。你很想和这个人说谢谢,但是懒一下就说算了。这样损失者是你自己,错过了很多锻炼的机会。

09

丁酉学年书院上巳节活动

当满堂学生都在等着你的时候,老师进来应当如何?快步过来,因为大家等着你。学生离开了,你不能,你要站在那里,等待学生的询问。你吃饭好好地吃,没人会看,但不要错过锻炼的机会。

人只要诚恳,再不断地锻炼自己,就真的会改变。因为你的有礼貌,因为你的诚恳,你的心会变得越来越不一样。只要你改变了,没有人看不出来。

10

四海孔子书院丙申年礼乐祭孔释奠礼

各位知道我们为什么祭孔,我在台北做了三十年。我的目的是让孩子在大场面中,走好每一步,这就是礼乐之教,不是为了体面,而是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学习的场所。

11

孩子们庄严的面容谨慎的步伐

我要让孩子穿着正式的服装,保持着庄重的面容和谨慎的步伐,以神圣的音乐伴着走路,充满感情。这也是四海祭孔最重要的一点。你觉得身为老师,应当共同来打造一个孩子习礼的机会。儒家的学习绝不只在课本上,而是日常生活的细节里面,也在殿堂里面让你见识到天地之富贵。老师们不要厌倦,为了孩子,当如天道一般,全力以赴。

12

书院师生全力以赴

13

谦,君子能保持敬,而小人常常违反,其缘故就在于小人会夸大。古代圣王的彩色绸缎外常常加一个素色罩袍,君子当如是,美在其中而不显露于外。

人类为什么这么好名?

因为人很喜欢彰显自我。

为什么喜欢彰显自我呢?

因为人性中有我执这一部分,人们常常真的认为把自己凸显出来,是多么的快乐。但是你知道吗,这本身就是一件虚妄的事,一点都不会觉得怎么样。比如说,我很棒,大家为我鼓掌,然后呢?你不还是要回去睡觉,你一点都不会增加什么。

14

礼乐晚会

何冬梅老师说:但是我们面对孩子时去常常鼓励他,说你真棒,难道这个引导是错的吗?

杨庆亮老师:一方面,这是一个速食,很好用。另一方面说,我之所以教导你,不是为了彰显我,而是我服从了内在天道的运作。于是,我这样做能够得到喜悦和安心,这是最舒服的。相反的,如果让天道停止下来,直到死后变成一个墓碑,让大家都记得我,这是违反天道的。因此,很多歌星鼓掌之后都觉得悲哀落寞。我要活在内在天道的生生不息之中,而不是变成一个墓碑,让人家记住你。

杨杰老师:我觉得谦是一种平和,如果说从背景中凸显个人,这恰恰忽略了一体的状态。

15

书院礼乐晚会

杨庆亮老师:我们的心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其实凸显自己并不是一个让自己舒服的事。

无论你多聪明,都要一步一步去学习。庄子说:“美成在久”,因为这是人生的过程,就必须做。失去,再做;失去,再做……你做的过程当中,没有感觉,但时间久了,就会感受出来。做妈妈的常会有这种经验,有时候感慨孩子吃了这么多还没有长大,有时候又发现不知不觉当中孩子长这么大了。到底是哪一餐饭使他变得那么大的?不是哪一餐,而是每一餐饭。同理,不是哪一个行为让你德性突然爆发,而是每一个行为都让你有所改变。中国人很朴实的,一点都不会夸张。中国为什么以农立国,因为在农夫之道之中,最更够体会天道的运行。每天都付出,付出,付出,终会有一天结果。所以每天践行诚敬谦和之道,我必然成德。他会告诉你,这是真实的道路。

16

《论语》中,孔子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便是以各种不同方式向弟子们指点:面对不同情境时。君子或仁者内心所应居处的存在状态。这种种的存在状态,往往是具备着某种自适自足的特色,既没有个性的偏执与强烈的好恶,也不因外在环境所影响,而丝毫改变生命奋发的喜悦。就像一潭清水一样,无色无味,无有自己的坚执与特色。这就叫"中"与"庸"。

孔子借着这样的教导方式要弟子们去思考:一个人应是如何看待生命,以致于在生活情境中会是如此清清淡淡、从容以对?一如《论语》中说“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孔子闲居容态舒适,神色愉快。此外,还有很多例证:

17

书院师生餐前感恩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以上的话语,明显可以看出,孔子重视的是,一位仁者,其生命形态首先当如流水般轻柔,带着恭敬谨慎地使自己处于光明至善的境地。一个人内心若有成见失去均衡,既无法长久处于穷困的环境,但也无法长处于富有安乐,因为这样将失去为学成德的基础。孔子最喜欢颜渊,也不外是这个原因吧。

18

书院学生练习射艺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温和之人方能孝顺。

单居离问于曾子曰,事父母有道乎?

曾子曰,有。爱而敬。父母之行,若中道则从, 若不中道则谏,谏而不用,行之如由己。从而不谏,非孝也;谏而阳不从,亦非孝也。孝子之谏,达善而不敢争辩。争辩者,作乱之所由兴也。

19

开耕礼上的嬉戏

夫子以"色难"来指点,对父母的孝道首重"和颜悦色",而非责难与争辩。所谓争辩,便是争辩一个道理,好像有一个真理摆在那里等待辨清。在家庭里面,孩子跟父母亲之间有什么是非?但是,又那能没有是非?若是没有是非,又为什么要谏?要理解这个谏,一定不能以为,自己最后赢了,父母亲都应该听我的了。绝不能有这样的想法。相反,最后一定要让父母亲觉得,这是他们的选择,是他们自己做的,不是争来的。孩子是用自己的行为春风化雨般产生了影响,孩子参与了这个善的构成。一切都不是孩子的主导,孩子只不过是参与。孩子若是彰显自己是位贤人,比父母还贤,自己是一切善所从出,那么这个家就乱了,不再成其为家了。这就是儒家所谓"孝顺"的真实意义。试想,是不是唯有温和的人,才能参与这价值的运作?

我们大致上把诚敬谦和的校训做了一个解释,我们真的能够依照夫子之道学习,我们的生命必将改变。

鲁林跃老师问:儒家守中道,不偏不倚,不卑不亢。诚敬谦和也没有那么绝对,比如孟子言: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这是不诚;望之不似人君,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这是不敬;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是不谦;能言距杨墨者,皆圣人之徒也,这是不和。

而且关于名利这个话题,后来的儒家似乎不求名利了。但孝经上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董仲舒说:利以养其身,义以养其心。

20

 

生机与希望

杨庆亮老师:夫子要名,他希望他的名是如何来教化众生的。依照夫子一生的行为,我不相信他会眷恋名声,他求名也是不得以而为之。以心传心的话,诚敬谦和这四个字都可以不要,但你要知道,院训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它必须要有一个方向,内心里必须要有一个可以教导的东西。诚者天之道,既然是天之道,又为何一定用一个名字来规定他呢?无外乎是一个方向和特质而已。

0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小区122号  邮 编:100095  电 话:17710966551
邮箱:confz@163.com  网 址:http://www.sihaishuyuan.com      联系站长:联系站长
京ICP备1802172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6110号    
经典诵读 | 全球儿童经典诵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