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北京西山,在2024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研讨活动期间,在两岸各界师友支持下,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迎来了爱新觉罗·毓鋆先生119岁冥诞的纪念展。为缅怀这位饱经风霜、行教天下、挺立中华文化的文化前辈,传承其“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坚定信念,一场意义非凡的纪念展开幕式于2024年9月28日在北京四海孔子书院同园论语堂隆重举行。

庄重祭奠,缅怀先贤
下午阳光洒落书院庭园,纪念活动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拉开序幕。毓老師祭奠礼上,鲜花簇拥,香烛摇曳,每一位参与者都心怀敬意,向这位文武全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致以最深切的缅怀之情。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只留下对毓老无尽的敬仰与怀念。

嘉宾致辞,共话传承
随后,主持人陈文昌先生以温暖而有力的声音,向在场的每一位嘉宾致以诚挚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纪念展的重要意义。紧接着,四海孔子书院台湾文史中心王杰教授与冯哲院长相继上台致辞。

王杰教授深情回顾了毓老先生的生平事迹与学术贡献,他强调:“毓老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更是一位身体力行、践行‘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人生哲学的楷模。他的教诲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冯哲院长进一步阐述了本次纪念展的策划初衷与展览亮点,他表示:“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更多人了解毓老的思想精髓,感受那份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坚守,共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纪念视频,重温经典
随着活动的深入,一部精心制作的纪念视频缓缓放映。视频中,毓老的音容笑貌再次浮现在大家眼前,他的话语铿锵有力,他的笑容温暖如初。视频不仅回顾了毓老的一生,更深刻展现了他对“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这一信念的执着追求。观看过程中,不少观众眼含泪光,被毓老的精神深深打动。

参观展览,感悟教诲
最后,在毓老弟子陈文昌、刘义胜等先生的引导下,嘉宾们有序参观了纪念展览。展览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毓老先生的珍贵手稿、照片等实物展品,也有关于他生平事迹的详细介绍和研究成果展示。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毓老及门生故旧及社会各界的交往情谊,饱含毓老的知时达变的应世智慧与念兹在兹中华文化初衷,让参观者仿佛穿越时空,与这位历经世上风霜却又60年恒持中华文化教育的老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展览通过丰富的展品和生动的展示方式,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爱新觉罗·毓鋆先生对文化传承的执着与坚守。他的著作、手稿、讲学记录等珍贵文物,不仅记录了他一生的学术成就,更展现了他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爱新觉罗·毓鋆纪念展的举办,不仅是对他个人一生贡献的缅怀与敬仰,更是对文化传承与民族融合的一次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更要珍视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文化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实现中华民族的大一统与和谐发展。


两岸交流,心灵共契
四海孔子书院25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岸中华文化交流,近三年筹备成立台湾历史文化博物馆(台湾文史中心)。为持续推动深化两岸同胞文化交流互动,将陆续举办两岸历史文化人物研讨会与纪念展。钱穆先生、马一浮先生、冯友兰先生、南怀瑾先生、李石曾先生、方东美先生、牟宗三先生等两岸历史文化大家系列展筹备中。在此之前,书院向海内外征集有关台湾历史文化的图书资料,众多台湾师友倾情相助,无偿捐出自己珍藏多年的图书字画和历史文件资料,令人感佩。

近年来,书院携手两岸同胞定期举行礼乐祭孔典礼和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研讨会,获得两岸良好效果。书院总结了四大精神:礼乐共奏、典范共仰、心灵共契、道统共传。作为北京市对台交流基地,书院日益成为两岸中华文化与教育传承传播及交流重要平台。

(冯院长向来访的台胞讲解书院台湾文史中心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