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元旦,四海孔子书院的师生们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活动——前往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观看皮影戏表演。下午三点,阳光正好,书院蒙学部和童子部的同学们在班级老师的带领下,准时在同园门口集合上车。与此同时,书院行政部、编辑部、网络部的老师们也满怀期待地加入其中,共同踏上这场文化之旅。中国皮影戏,传说起源于汉武帝时期,在民间传承至今超过2000年,融合了绘画、雕刻、戏剧、音乐、说唱、口技等多门类文化艺术形式,传播广泛,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11月,中国皮影戏通过联合国教文组织评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世界非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此次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丰富书院师生的精神生活,让师生们在欢度新年的同时,也能领略到皮影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抵达剧院后,师生们仿佛踏入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这座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专业皮影艺术院团,以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原创作品,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剧院内,皮影戏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表演技巧的介绍,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缓缓展开在师生们的眼前,让他们对皮影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此次表演,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为四海孔子书院的师生们精心挑选了两部经典剧目——《小蝌蚪找妈妈》和《武松打虎》。这两部剧目不仅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而且皮影制作精美绝伦,表演技艺更是炉火纯青。

在《小蝌蚪找妈妈》的剧目中,大家被小蝌蚪们勇敢寻找妈妈的历程所感动,也被皮影戏中细腻的动作和生动的表情所折服。同学们更是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欢笑和掌声。而在《武松打虎》的表演中,武松的英勇无畏和老虎的凶猛逼真,让大家仿佛置身于那个惊心动魄的场景之中,感受到了皮影戏所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表演结束后,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观看皮影戏的经历让他们受益匪浅。他们不仅欣赏到了皮影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更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份独特的文化体验,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拂着他们的心田,为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开启了新的学习旅程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同学们到后台亲自感受操作皮影的乐趣)


此次元旦观看皮影戏,不仅为书院的师生们带来了一次难忘的文化体验,更为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迎来了新的气象和新的开始。在未来的日子里,书院师生将继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附】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简介
北京龙在天皮影艺术剧院,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皮影艺术院团,建团10多年来,推出原创皮影戏80余部,受到各界人士欢迎。10多年间演出超过10000多场次,观众超过100万人。
剧院现有皮影演职人员48人,其中袖珍皮影演员36人,他们平均年龄25岁,平均身高1.30米。由老北京皮影老艺术家路联达担任顾问,北京海淀区第十届政协委员、“京西皮影”传承人王熙任艺术剧院院长。艺术剧院经过15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尤其在少年儿童皮影发展、创新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