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通往家庭之路——AI时代的亲子经典诵读”活动成功举办

万物竞生长,道心日日新

当千年诗韵遇见智能算法,当亲子共读邂逅数字浪潮,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对话在云端激荡。

2025年4月19日,华夏出版社闻道云讲堂国学阅读季首场活动《AI时代的亲子经典诵读》成功举办,以“万物竞生长,道心日日新”为愿景,汇聚国学学者、教育专家与亲子家庭,旨在探讨AI时代亲子经典诵读之于家庭文化建设的意义,以及践行的可行路径。

活动邀请了北京四海孔子书院创办人、院长冯哲,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教授赵延风,以及华夏出版社社长陈振宇三位嘉宾,向线上线下的观众分享了对亲子经典阅读的见解和经验。

三位嘉宾围绕亲子经典阅读在AI时代的新机遇、新挑战,展开了深入而精彩的阐述。
图片
 冯哲院长结合孔子书院多年的教育实践,深情地讲述了经典阅读在家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在AI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珍视和传承经典文化,AI技术虽然强大,能够在短时间内生成高质量的内容,但也引发了人们对自身能力的焦虑。与之相比,经典诵读则是一种慢功夫,强调深度和内心的体验,能够带来情感滋养和深刻的思维方式。

冯哲院长认为,家庭是孩子德行成长的最佳场所,父母的全然付出和共同学习能提供最丰富的情感养分。通过亲子共读经典,不仅可以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链接,还能对抗AI时代的算法殖民,保持精神的自由和独立。

接着,冯哲院长深入探讨了经典诵读对人文精神的滋养作用。他强调,汉语言的声律与儿童脑神经发育天然契合,经典韵律构建的“声音场域”为儿童的神经网络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刺激。通过长期诵读,孩子们不仅能形成深厚的文化主体性认知,还能自然形成一种以观待世界的独特的“通而不局”的经典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孩子们获得文化的原创力,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此外,他还警示了“信息茧房”对人们思维的束缚,认为诵读经典是对抗数据暴力、培育情感共鸣的有效武器。

在谈及家庭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时,冯哲院长提出了“祖孙三代共读”的创新理念。他倡导家庭每日黄金时段开展祖孙三代共同诵读经典的活动,将这份珍贵的声音记忆转化为数字人文遗产,让亲情与文化在时代中传承。这种亲情伦理的重构不仅将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还将培养孩子们推己及人的感通能力,有效破解现代社会的“单子化个体”困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情感素养的下一代,为中国文化的复兴和世界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冯哲院长展望了新轴心时代的文明担当与文化使命。他认为,2035年文化强国目标的核心在于激活经典中的原创思维,让传统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

冯哲院长的精彩演讲思想深邃、观点新颖,为听众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为AI时代下的亲子经典诵读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闻道云讲堂"首秀:童声诵经典,AI时代的诗意传承

活动中,四海孔子书院的同学们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穿越千年的诗意对话,将《论语》的智慧与《诗经》的浪漫完美融合,展现了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新生。

第一篇章《论语·童声问道》中,同学们用清澈的嗓音诵读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们时而齐诵,时而对答,将"孝悌忠信、温良恭俭让"的君子之道娓娓道来。当领诵的孩童高声吟出"仁以为己任"时,现场观众仿佛看见孔子穿越时空,正在与这些21世纪的小弟子们进行着一场关于"修己安人"的对话。孩子们用稚嫩却庄重的声音诠释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智慧,让古老的经典在童声中焕发新生。

第二篇章《诗经·鹿鸣清音》则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诗意盛宴。舞台上的小诗人们以灵动的手势和清亮的嗓音,带领观众漫步在《诗经》的美丽画卷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田园牧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绚烂春光,在孩子们的吟诵中徐徐展开。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悠远意境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豪迈气概交织在一起时,观众无不为之动容。孩子们用纯净的声音诠释着"无邪如源头活水"的诗经之美,让三千年前的文字在今天依然绽放着生命的光彩。

北京大学赵延风教授从教育的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亲子经典阅读对孩子成长的深远影响。她表示,《诗经》等经典著作蕴含着"温良恭俭让"等中华文化密码,历经两千余年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通过经典诵读,青少年能够继承"孝悌忠信"的文化基因,塑造端正品格。

赵延风教授以《道德经》“上善若水”破题,指出“四海孔子书院”之名蕴含三重文明密码:其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谦德境界,体现道家对自然之道的尊崇;其二,“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儒家大同理想,彰显《论语》中“和为贵”的包容精神;其三,数字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化视野,呼应《礼记》“以天下为一家”的天下观。赵延风教授提到四海孔子书院创始人冯哲院长命名这家书院时的理念,强调“四海”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文化胸襟的象征。水能融汇百川,中华文化亦需在数字浪潮中保持开放与包容。 
      赵延风教授从《春秋左传正义》对华夏的定义(“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义之大故称夏”)出发,结合甲骨文中的“华”“夏”二字,揭示中华文明的深层密码。她指出,“华”字形如花木绽放,象征文明的生机勃发;“夏”字与“雅”“大”相通,体现礼乐制度的宏大格局。  这与华夏出版社的使命交相辉映。华夏出版社始终坚持"立足华夏文明,融合人道主义"的出版理念,长期深耕经典出版领域,形成了涵盖儒释道医的完整体系,出版了《中华道藏》《房山石经》等经典出版物。

赵教授强调衣冠文明是人禽之别的首要标志。相较于西方艺术传统,中华文明更强调"文以化人"的文化观。

针对礼仪文化的现代价值,赵教授提出了独到见解。她认为,礼制是维系社会和谐的"语法",从日常坐姿到人际交往,处处体现着"得体"的智慧。她特别强调,人的身体具有三重使命:既是生命的延续,也是文化的载体,更是修身的工具。

赵教授还分享了她在美国大学的教学实践。通过引入《大学》诵读课程,三年后83%的学生建立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维框架。她特别提到一个案例:一位美国学生在一次国际论坛引用《大学》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理念强调东西方之间应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以对话取代对抗,互相尊重,互利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令评委老师刮目相看,后来这位同学获得了留学中国的奖学金。

赵延风教授强调,经典诵读是家庭教育的"精神装修"。她建议家长通过持续陪伴诵读,帮助孩子激活文化基因,培养全球视野和责任意识。

在AI时代,经典诵读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未来世界公民的核心素养。她相信,当青少年真正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化于心,就能以中华智慧回应人类共同面临的时代命题。

赵延风教授的观点揭示了经典诵读在青少年培养、家庭文化建设、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巨大作用,大家感觉受益匪浅。

华夏出版社陈振宇社长首先从文化传承的维度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经典诵读对于延续中华文明命脉具有特殊意义。他强调:"经典诵读不是简单的文字复述,而是对文化基因的激活与传承。若经典不被诵读,其精神内核必将消逝。"

在文明比较的视野下,陈社长深入剖析了中西文明的本质差异。他指出,西方哲学以理性思辨见长,构建了严密的概念体系;而中国哲学则更注重生命体验,追求"知行合一"的境界。这种差异在张载"横渠四句"等经典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陈社长特别强调,中华文明"以柔克刚"的特质和"以不变应万变"的智慧,正是其历经五千年而不衰的文化密码。

陈振宇社长还结合出版行业的实际情况,分享了华夏出版社在推动亲子经典阅读方面的创新举措和实践成果。华夏出版社始终坚持"立足华夏文明,融合人道主义"的出版理念,长期深耕经典出版领域,形成了涵盖儒释道医的完整体系。华夏出版社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一直致力于为亲子阅读提供优质的资源和服务。在AI时代,华夏出版社积极拥抱新技术,创新推出"闻道云讲堂"平台,通过"互联网+文化"的模式,让经典走进现代人的生活。

在谈到经典诵读的当代价值时,陈社长认为这是应对AI时代挑战的重要精神资源。他指出:"在技术狂飙突进的时代,更需要经典智慧来安顿心灵。"经典中蕴含的"不易-变易-简易"哲学,能够帮助人们在变革中把握不变的本质。陈社长特别强调,经典诵读是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

最后,陈社长呼吁构建全民经典诵读的文化生态。他提出要像重视物质营养一样重视精神滋养,让诵读经典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同时寄语出版界同仁,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陈振宇社长的观点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价值,为AI时代的文化传承提供了新思路。

经典教育专家共话儿童经典诵读之道

在读者提问互动环节,三位专家学者围绕一位直播间网友的问题"如何激发孩子读诵经典的兴趣"分享了各自的见解,为经典教育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

四海孔子书院冯哲院长提出"三位一体"的经典教育模式: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与孩子共同诵读经典,营造"书香家庭"氛围;其次,要通过"闻道云讲堂"等平台开展群体共学,让经典教育从家庭走向社会;最后,要充分发挥文化机构的桥梁作用。冯院长特别指出:"华夏出版社作为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阵地,正在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经典教育新生态。"

北京大学赵延风教授提出了"四维互动"教学法。她认为,经典教育要实现四个转变:从单向灌输转向双向互动,从抽象说教转向形象引导,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从知识传授转向价值塑造。赵教授建议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解读经典,比如将《论语》中的道理转化为"生活中的小故事"。对于海外华裔儿童,她创造性地提出"文化小使者"计划,让孩子们在传播中华文化中找到使命感和成就感。

华夏出版社社长陈振宇指出,经典著作犹如人类文明的坐标,能够帮助人们解答"人是谁、从何而来、去向何方"等终极命题,引导人们成为"明理之人"。陈社长特别强调,在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经典所蕴含的永恒智慧可以帮助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把握本质,在各自领域实现突破。他形象地比喻道:"经典就像指南针,能帮助我们在人生的迷雾中找到方向。"

此次活动不仅让与会者深刻认识到经典诵读的价值,还激发了大家对于亲子共读的热情。许多家长表示,将在家中积极开展亲子经典诵读活动,让孩子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中健康成长。

展望未来,闻道云讲堂将继续秉承““传播人道主义,弘扬华夏文化””的宗旨,汇聚知名学者、国学大咖、知识红人,提供经典典籍、哲学、历史、文学、艺术、中医、养生类图书和视频课程,不定期举办线上线下主题讲座,开展主题沙龙、读书会活动。邀请更多国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传统文化爱好者共聚一堂,共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创新与现代化转型路径。同时,我们也将密切关注AI技术的发展动态,积极将其融入亲子经典阅读中,为家庭文化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亲子经典阅读将在AI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家庭文化的繁荣注入新的活力。

中华国学经典诵读工程丛书(全10册)

本套丛书是北京四海孔子书院与华夏出版社于2018年推出的全注音大字本,由著名哲学家、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题字“儿童经典诵读工程”,海内外各界力量全球推动,千百万儿童数年实践,畅销数百万册。

丛书包括《大学 中庸 孝经》《论语》《孟子》《周易》《诗经》《礼记(选)》《道德经 黄帝内经(选)》《弟子规 龙文鞭影》《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蒙求》《声律启蒙 笠翁对韵》共10本,体例为原文加注音,书中对古今字、通假字以及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有名词加以强调,大字排版也可保护孩子的视力,让孩子轻松诵读。

0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小区122号  邮 编:100095  电 话:17710966551
邮箱:confz@163.com  网 址:http://www.sihaishuyuan.com      联系站长:联系站长
京ICP备1802172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6110号    
经典诵读 | 全球儿童经典诵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