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上午,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在京开幕。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主持开幕式,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文化部前部长王蒙等出席。
会前一天,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峰会出席代表。
5月30日上午,作为"2025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四海文化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中华文化与人工智能对话专场"在中关村温泉科技园(二期)隆重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众多文化学者、科技专家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话两岸中华文化传承与人工智能创新的融合发展之道。
01峰会背景:以文化为媒,促两岸融合
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自创办以来,始终致力于搭建两岸人文交流的高端平台。本届峰会以"两岸共同传承、弘扬、发展中华文化"为主题,下设多个平行论坛,四海文化论坛是其中之一。其中,"中华文化与人工智能对话专场"首次纳入四海文化论坛框架,标志着四海文化论坛的两岸交流从传统文化领域向科技创新合作拓展。


(细致温馨的会议服务保障)
02科技园区实地参访:感受创新生态 ,人才公寓获两岸嘉宾点赞
会前,与会嘉宾在园区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关村温泉科技园智慧大脑控制中心并观看了温泉镇的宣传片。园区工作人员介绍,中关村温泉科技园作为海淀区"北区战略"的核心载体,已形成"初创孵化-产业加速-总部研发"的完整生态链。"我们特别规划了面向两岸青年的创业空间,期待更多台湾科创人才在这里实现梦想。"

嘉宾们参观了中关村温泉科技园人才公寓,园区工作人员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公寓的政策优惠、智能家居系统及全方位服务保障。嘉宾们对公寓的精装修LOFT户型、智能家居控制、24小时管家服务等特色表示高度认可,尤其赞叹园区所处的海淀区优越的科创区位和优美的自然环境。

华为安朴酒店、科技体验馆等配套设施,以及"科技+商业"的运营模式给台湾嘉宾留下深刻印象。台湾人工智能联盟理事长张凯钧赞叹:"这里的硬件条件与国际一流科技园区比肩,加上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理想之地。"
03科技园区筑巢引凤 温泉镇打造科创生态
对话会由北京四海孔子书院冯哲院长主持,冯院长在致辞中表示:"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科技是面向未来的共同语言。将二者结合,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更是为两岸融合发展探索新路径。"


温泉镇副镇长刘亚向与会嘉宾详细介绍了区域发展优势。"温泉镇西接阳台山、凤凰岭,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刘亚表示,温泉镇依托中关村温泉科技园三期规划,已形成"初创孵化-产业加速-总部研发"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其中,二期7.8万平方米的写字楼与华为安朴酒店等配套已吸引200余家企业入驻;三期21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正与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领域企业深度对接,提供层高6-10米的专业研发场地。


"白天山水相依,夜间商业璀璨",刘亚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产城融合图景。她强调,温泉镇通过"科技+商业"创新模式,构建了面向科创人才的高端业态,为两岸企业提供"宜居宜业"的发展沃土。
04具身智能引领未来 两岸合作突破技术边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与人共融的智能机器人感知与控制北京市工程实验室”主任赵晓光,指出:"2024年模仿学习技术的突破,让机器人通过观察人类行为即可掌握复杂技能。"她以叠衣服、冲咖啡为例,说明具身智能(Embodied AI)正推动制造业变革。
赵晓光研究员致力于机器人学、智能控制、人工智能、先进机器人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工作。

台湾人工智能联盟理事长张凯钧博士则分享了两岸互补优势:"台湾强于芯片设计,大陆擅长软件生态,整合才能打破欧美技术垄断。"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IEEE女工程师亚太区领导组成员林咏华展示了全球最大中英文开源数据集"4.0版本"的成果。该数据集汇聚80家单位资源,包含1000万条高质量语料,为中文AI训练提供关键支撑。林咏华院长曾任lBM中国研究院院长,在IBM内部引领全球人工智能系统的创新同时也是IBM全球杰出工程师,从事近20年的系统架构、云计算、AI系统, 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研究,并多次获得ACM/IEEE最佳论文奖。获评2019年福布斯中国50位科技领导女性。

台湾政治大学汤绍成教授指出,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是两岸关系分析提供了全新工具。他强调,通过大数据分析、逻辑推演和深度学习,AI可以帮助研究者更精准地把握舆论动态、识别虚假信息,并模拟不同政策情境下的两岸互动模式。
“AI不仅能处理海量数据,还能在认知理论层面辅助我们理解两岸民众的思维差异。”汤绍成表示,未来可借助AI构建更科学的两岸关系分析模型,为决策提供参考。
汤绍成教授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维度剖析两岸合作的可能性。他特别提到,在文化教育领域,AI可以助力语言学习、历史研究,甚至促进两岸青年在数字时代的交流互动。此外,环境与能源合作也是两岸可深入探讨的议题。
在国防安全层面,他提到AI技术对战略分析的影响,但也强调“科技应当用于促进和平,而非加剧对立”。
汤绍成教授呼吁,两岸应加强学术合作,共同探索AI在促进社会融合、文化认同方面的潜力。“科技可以跨越海峡,而文化的共鸣能让两岸走得更近。”

“作为AI应用领域的代表企业,开普云公司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杨春宇博士以“中国文化与人工智能对话”为主题发表演讲,向两岸观众集中展示了开普云在“AI+文化”领域的应用落地成果。”“在文生图方面,依托LoRA、DreamBooth等先进算法和技术,开普云的多模态内容生产平台能够创作出既保留中国传统美学特征,又融入现代元素的艺术作品,为传统艺术赋予新的生命力。这些图像不仅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开启了文化艺术创作的新篇章。”“在数字人生成方面,开普云依托多模态内容生产平台,精心打造数字形象,‘复活’了孔子、孟子、乾隆、李白、李清照、薛宝钗、林黛玉等历史文化名人,使他们能够开口讲话。我们不仅能更直观地了解他们所代表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还能通过互动体验,感受古代人的思想光辉。这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也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致敬。 ”(这三段引文出自微信公众号“开普云”上《开普云出席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华文化峰会》的文章,特此致谢!)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陆洪磊强调:生成式AI极大提升了内容生产效率,但低门槛创作导致虚假信息(如AI谣言)泛滥,其定制化传播特性加剧了治理难度。 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化传播,应秉持人机对齐的理念,确保AI系统的目标、行为与人类价值观一致,避免AI失控或危害社会。公众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倡导转发评论网络信息前思考三秒,鼓励公众通过“事实快速核验通道”自主核验信息的真伪。

清华大学台湾校友会创会秘书长、台湾一带一路经贸促进协会理事长谭世坪分享了利用AI科技弘扬中华文化的多种模式: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正深度融入中华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全新活力。从文物修复到艺术创作,从教育传播到数字文创,AI正以多元模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AI技术大显身手。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合作,利用深度学习修复剥落壁画;故宫博物院借助3D建模技术,让破损瓷器在数字世界重现光彩。
传统艺术创新成为AI应用的另一大亮点。中央美术学院利用生成式AI模仿齐白石、徐悲鸿风格创作水墨画。
文化传播与教育也因AI焕发新生。西安兵马俑AR导览、腾讯“数字长城”VR项目让历史“活”起来;字节跳动和科大讯飞的AI翻译技术助力《论语》《道德经》精准出海。北京大学AI艺术研究中心联合华为开发“AI书法教学系统”。
此外,数字文创与IP开发成为文化发展的新途径。敦煌研究院发行“飞天”系列NFT数字藏品,苏州博物馆的AI设计工具让用户定制专属丝巾图案。
AI不仅让文化遗产得到高效保存,更以年轻人喜爱的方式激活传统,实现“科技赋能文化,文化反哺科技”的良性循环。在数字化浪潮中,中华文化正借助AI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05文化为桥 共绘融合发展画卷
温泉镇党委书记余新星特别强调:"四海孔子书院是温泉镇的宝贵财富,为两岸搭建了坚实的文化交流平台。"他表示,通过这一平台,温泉镇已与台湾众多业界精英建立深度合作,并热情邀请两岸各界人士尤其是台湾同胞"来温泉走一走、看一看,这里宜居宜业、宜游宜商,大家一起共同圆梦未来"。

海淀区政协副主席赵寒在总结中表示,"两岸交流看北京,文化交流看四海。无论是文化,教育,科技,海淀是人工智能剧变时代的最亮风景,未来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千年一刻的历史际遇,欢迎各位来海淀来温泉。科技向善,人文与科技的双轮驱动,在秒级剧变时代,海淀要走出一条以中华文化为底色,兼容中外文化的科技创新之路。区、镇有很好的生活、教育配套,希望各位及门生故旧来海淀创业、生活。"
赵寒副主席还现场吟诵了借助DeepSeek生成的即兴词作《水调歌头·两岸中华文化与人工智能对话感怀》,情真意切,文采斐然:
“峰会聚贤士,两岸共言欢。文化智能交响,思绪越重山。昔日诗词雅韵,今岁芯片妙算,携手创新天。代码融文魄,数字绘新颜。
溯今古,通科技,意绵绵。交流互鉴,情谊深厚暖心田。且看文明星火,照亮未来之路,携手勇登攀。但愿长携手,破浪济云帆。”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在具身智能、大模型等前沿领域,两岸通过资源整合与人才互通,有望共同引领全球AI发展新浪潮。

台湾大学张志铭教授,佛光大学副校长林信华教授,台湾奉元书院协会理事长潘朝阳教授,周易协会会长刘君祖,北师大吴愁博士,北大陈文成博士,海淀区政协委员工作室刘玲主任,二室梁爱民主任,海淀区海外联谊会副会长郝建中,温泉镇政府党委委员李响等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