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脏腑,悦神爽志:四海国学夏令营中医原理与中草药课堂侧记

在这个炎炎夏日,四海国学夏令营为同学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中医文化体验课。课程由资深中医专家黄海红老师主讲,她结合自身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真实急救案例、中医环境医学智慧、食疗与季节养生三大模块,带领同学们深入感受中医的博大精深。  

一、中医急救案例:绿豆橘皮汤的神奇功效

课程一开始,黄海红老师分享了一个令人震撼的真实急救案例——她的母亲因妹妹生病感染,心急如焚,免疫力急剧下降,患上带状疱疹,疼痛难忍。 

病情危急:母亲入院后,肝功能指标飙升至正常值的100倍,皮肤严重肿胀,甚至五官变形,西医治疗无效。

中医食疗介入:黄老师果断采用绿豆橘皮汤进行调理,仅三天时间,母亲的肿胀消退,食欲恢复,病情明显好转。 

中医原理:绿豆清热解毒,橘皮芳香开窍,二者结合,既能排毒,又能缓解肝胆湿热,展现了中医“药食同源”的智慧。

这一案例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中医不仅是慢调理,更能在危急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二、“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中医环境医学的智慧

黄海红老师还深入讲解了中医的环境医学观,特别是注重精神内守和避免“虚邪”和“贼风”的观念。

虚邪:指正气虚弱时,人体容易受到内外邪气的侵袭,如湿气、寒气等。  

贼风:指不正当的风,如从背后吹来的风,容易导致人体气血紊乱。  

真实案例:

黄老师分享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邻居孩子因精神高度集中(“精气神凝聚”),被突然的声响惊吓导致短暂昏迷,而她用中医的方法帮助孩子恢复神志。  

黄老师提到国际友人因办公室背后有大窗户,易受贼风侵袭,导致身体容易受寒、皮肤衰老加快。

中医建议: 

精神凝聚时避免惊吓(如孩子专注玩耍时,不要突然打扰)。  

居住环境要避风(如睡觉时避免背后受风,避免空调直吹)。

这些知识不仅让学员们理解了中医的环境医学智慧,也教会他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疾病。 

三、食疗与季节养生:顺应天时的中医智慧

黄老师还结合《黄帝内经》的养生理念,讲解了四季养生与食疗的关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天和夏天阳光充足,人体阳气升发,适合通过饮食(如姜汤、绿豆汤)助阳;秋冬则要滋阴润燥。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强调“安身之本,必资于食”,认为饮食是维持生命、调节健康的基础。他指出食物不仅能滋养脏腑、补充气血,还能通过其性味(如辛散、甘缓等)帮助排出外邪(如风寒湿邪)、调和情绪,达到“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的效果,这体现了中医“药食同源”“治未病”的思想。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不同体质、不同季节、不同地域的人,饮食调理方式不同。

例如:  

 四川人爱吃辣,是因为当地湿气重,辣椒能祛湿。  

 感冒受寒时,可以喝可乐姜汤+胡椒面,驱寒发汗。  

 胃寒腹痛,可以喝红糖姜汤,温中散寒。  

课堂互动:  

同学们在黄老师指导下亲手制作绿豆汤,观察泡过的绿豆与未泡绿豆煮出的汤色差异。

同学们在黄老师指导下亲手制作酸梅汤,并品尝感受酸梅汤解暑生津、开胃消食的效果。

同学们尝试不同食疗方(如姜汤、胡椒面调理),感受中医“药食同源”的魅力。

四、结语:让中医文化走进生活

本次课程不仅让学员们学习了中医急救、环境医学和四季养生知识,更通过真实案例、互动实践,让他们感受到中医的实用性和智慧。  

黄海红老师强调:“中医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智慧。” 希望学员们能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顺应天时,调理身心,让中医文化真正滋养生命。  

(师生合影,黄老师表示,很荣幸与如此可爱、阳光、良好家教的天使们共度了五次美好时光,并祝愿同学们吉祥安康,天天向上!)

四海国学夏令营将持续推出更多传统文化课程,让孩子们在经典与自然的熏陶中,收获智慧与成长!

0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小区122号  邮 编:100095  电 话:17710966551
邮箱:confz@163.com  网 址:http://www.sihaishuyuan.com      联系站长:联系站长
京ICP备1802172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6110号    
经典诵读 | 全球儿童经典诵读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