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書院的曆史貢獻和現代價值

重新認識書院的曆史貢獻和現代價值

                                ——學習溫家寶總理教師節講話有感

牟鐘鑒

中國近現代教育事業正在經曆一次重大的曆史性的否定之否定的辯證運動過程。來源於西方工業文明的現代學校教育事業在20世紀上半葉取代中國傳統的家族教育和書院教育之後,以燎原之勢,普及全國;又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成為當代中國現代化事業的強大動力。在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現代學校教育模式也日漸顯露其弊端,主要是重知識傳授輕素養品德,重規範化管理輕個性化發展,重普世科學文化輕中華人本文化,對於存在已久的應試教育和市場化偏向不易扭轉,引起社會各界的憂慮,於是教育界努力探索著改革的新路。與此同時,古老的書院教育不斷吸收現代教育的營養,正以新的姿態在中華大地蓬勃興起,補充著和優化著現代學校教育,成為當代教育事業的一支新生力量。如何重新評價書院的曆史作用?如何充分估量書院文化的現代意義?需要人們認真地研究和思考。溫家寶總理在第27個教師節的講話《一定要把農村教育辦得更好》(人民日報,2011年9月9日)給我們以重大的啟示。溫總理在論述發展農村教育的重要性和如何創新推進時,回顧文化傳統與曆史經驗,指出:“我國農村教育源遠流長,曆來就有‘耕讀傳家’的傳統。中華文明起源於農耕社會,中華文化的根脈在農村,教育是傳承文化的主要途徑。曆史上許多私塾、書院曾盛極一時,但都不是在大城市,而是在山野鄉村。那裏不但是教育子弟、培養人才的學校,而且是一個地區的文化中心,甚至是學術中心,其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成為中國人的精神家園。”這段話非常重要,它揭示了中華文明的根系所在,教育傳承文化的功能,書院教育的民間性和它的培育人才、研究學術、繁榮文化的功能,為中國人提供精神家園的曆史貢獻。這是中央領導人對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方略從教育文化角度,所作的一次新闡釋,它把人們對傳統教育資源當代價值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傳統書院教育的特點和優點:第一,具有民間性和地方性。多數建在縣鄉,接近民眾,得到地方支持,又影響地方風氣;第二,具有自主性和多樣性。由學者和文化士紳主辦,風格各異,特色鮮明;即使官學也只是公助經費,原則指導,教學則由學人統籌;第三,具有文化性和民族性。以研究和傳播國學(即經典文化)為己任,教人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經世安邦之策,充分體現中華文化生生不息、剛毅誠信、博厚悠遠、仁愛通和精神;第四,具有人本性和尚德性。教人以五常八德、行己有恥、敬業樂群和大丈夫精神,仁、智、勇兼備而以仁德為體,把真、善、美統一起來;第五,具有開放性和實踐性。不僅培養精英士子,也普及大眾文化。學而優則仕,仕而優則學,教師來往講學,學生進出自由,不受年齡、學曆、出身、職業的限制,沒有固定化的管理模式,強調學思並重、言行相接,從靜處體驗、在事上磨煉。

當然傳統書院也有它的不足,如:不能覆蓋廣大地區和人口,輕視知識傳授,課程內容狹窄,忽略體育文娛,以及有些書院成為科舉制度的附庸等,這些都是需要改進或剔除的內容。

現代中國學校教育,基本采自西方教育模式,它給中國帶來現代工業文明成果、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人文思想,能夠以規範化的體制將教育普及於城鄉各地,極大地提高了中華民族整體文化素質,培養了數量巨大的各種層次的新式人才,從中湧現出一大批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科學家、文史哲學者和工程技術專家,推動中國從相對封閉的農業文明和家族社會走向開放的現代公民社會,大步進入世界文明之林。實踐在證明了西方教育的優越性的同時,也在暴露它的嚴重弊端。1921年毛澤東就在《湖南自修大學創立宣言》中指出了現代學校教育“消磨個性”的壞處,和書院教育“師生感情甚篤”、“自由研究”的優點。除此而外,對中國而言,忽略中華文化的傳承是現代學校教育的根本缺陷之一,不利於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增強和中華精神的發揚光大。今後中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必須在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指導下把傳統與現代結合起來,中西互補、相得共榮,真正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之路。

當前眾多新興書院,有的創建於現有院校之內,成為教育體制中的“特區”,如大學裏的國學院、儒學院、人文宗教研究院、國學班,既依托體制的優勢,又展現傳統的特色;有的創建於地方社區,采取民辦公助、社會支持、獨立運作的體制,處在現有政府體制邊緣,開展學術研究和交流、人才培養與師資培訓,提供學術論壇與遊學營地;有的創建於民間社會,采取自籌經費、自主經營的體制,獨立於現有政府體制之外,或者以民間方式探索青少年教育新路,或者推動業餘青少年經典誦讀;還有的創建於市場經濟領域,由企業資助,為企業家開設中華文化課程,以培養儒商、發展中國特色企業文化為目標。可以說當代書院各具特色,繽紛多彩,展現了中華文化的活力和民間蘊藏的文化創造力。在發展新興書院的事業中,中央關於“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方針起了指引作用,各級政府特別是學者型官員起了支持作用,一大批人文學者、教師(包括離退休的幹部和教師)起了骨幹作用,許多有文化理想的企業界人士起了資助作用,這是一種社會合力的曆史進程,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符合振興中華的時代需要。這些新興的書院,大都在努力繼承與發揚古代書院的優秀傳統,又在人員、教學與經費管理上吸取現代教育的合理質素,以便適應當代社會發展。雖然存在諸多不足與困難,仍然有著光明前途,甚至顯示出一種未來教育的先進性。

我以為,書院教育在現代化中的重生,有以下的重要價值和作用。首先,它可以率先成為各地區各系統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基地和平臺,凝聚中華人文學者,培養中華文化人才,有力地推進中華文化研究、交流和普及,充分開發各地文化資源,形成眾多的文化中心和學術中心,又不斷向四周輻射,彌補現有學校教育長期把中華文化邊緣化的缺陷,為民眾提供中華文化的精神食糧,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和綜合國力,使中華文化的大繁榮早日到來。其次,它可以為現有教育體制的改革提供一份有益的中國特色教育經驗,特別在文化傳創和人格養成方面,現代學校教育可以向書院教育學習許多東西,如經典閱讀、修身自律、教學相長、啟發論道等。胡錦濤總書記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講話中首次明確指出:“高等教育是優秀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思想文化創新的重要源泉。”可知傳創中華文化乃是時代賦予中國當代高等學校教育的曆史責任,大學可以借鑒書院積累的經驗,較快地把傳創文化的功能落實到教學與科研之中。第三,它可以與當地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結合,為改善地區社會道德風尚作貢獻。秉承中華精神建立的書院,應當學以致用,推行道德教化,用傳統美德教書育人和化民成俗,否則便是有其名而無其實。古代白鹿洞書院學規的“為學之序”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其“修身之要”是:嚴忠信,行篤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其“接物之要”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些都可以加以繼承,給予新的解釋,並向民眾宣講。2008年成立的山東泗水尼山聖源書院的重要理念是:用儒家的精神辦儒學的事業;紮根當地,為泗水新農村建設服務。書院已經為當地幹部教師開辦了多次文化培訓班,效果良好。擴大而言,大、中、小學都應當參與所在城鎮特別是農村社區文化共建活動,如溫總理在教師節講話中所要求的,“學校是鄉村的中心,教師是學校和鄉村的靈魂”。第四,它可以給學者們提供自由度較大的學術空間,自主研究,切磋學問,講學交流,實行百家爭鳴。從曆史上看,先秦的諸子百家,開初都有地區文化的分野,然後走向全國,如儒家為鄒魯文化,道家為荊楚文化,法家為三晉文化,神仙家為燕齊文化。宋代新儒家,則有關學(張載)、洛學(二程)、濂學(周敦頤)、閩學(朱熹)之興起,然後發展成為國家級主流學術。今天,由於民間書院容易擺脫“項目化生存”狀態和不太受行政撥款、職稱級別等的限制,學者們可以較好發揮自身學術優勢,結合當地曆史文化傳統,開展學術研究,返本開新、綜合創新,有可能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新的學派,並帶出一支青年學術隊伍,從而活躍整個國家的學術文化氛圍,也會為學術大師的出現創造條件。這是我們的一種期待。

 

0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白家疃小区122号  邮 编:100095  电 话:17710966551
邮箱:confz@163.com  网 址:http://www.sihaishuyuan.com      联系站长:联系站长
京ICP备1802172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6110号    
经典诵读 | 全球儿童经典诵读工程